未曉出城陪州長考功李員外禱雨大悲禪剎
城上繁星五鼓初,江臯申禱訪精廬。
林回半隠翔鴛剎,野闊平飛畫隼旟。
十地真容陪合掌,百城甘澍待隨車。
先秋閔雨農心樂,宜在麟編直筆書。
城上繁星五鼓初,江臯申禱訪精廬。
林回半隠翔鴛剎,野闊平飛畫隼旟。
十地真容陪合掌,百城甘澍待隨車。
先秋閔雨農心樂,宜在麟編直筆書。
五更初起,城上繁星閃爍,我來到江邊高地的佛寺虔誠祈禱。樹林半掩著如鴛鳥般的佛塔,曠野中繪有隼鳥的旗幟平展飛揚。在佛寺里與佛像一同合掌祈禱,盼望著各地甘霖能隨官員之車而降。初秋時節擔憂雨水,如今有望下雨,農民心里歡喜,此事應如實載入史冊。
五鼓初:五更剛開始,指天快亮的時候。
江臯:江邊的高地。
申禱:虔誠祈禱。
精廬:佛寺。
林回:樹林環繞。
翔鴛剎:像鴛鳥般的佛塔。
畫隼旟:繪有隼鳥的旗幟,這里指官員出行的儀仗。
十地真容:指佛寺里的佛像。
甘澍:及時雨。
隨車:指官員所到之處就有甘霖降下,是一種美好的期望。
閔雨:擔憂雨水不足。
麟編:指史書。
直筆書:如實記載。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當地遭遇干旱,詩人陪同官員前往佛寺禱雨。當時農業生產依賴雨水,干旱會影響農作物生長,威脅百姓生計。詩人懷著對百姓的關懷,與官員一同進行禱雨活動,希望能緩解旱情。
這首詩主旨是禱雨,表達對百姓的關切。其特點是寫景與抒情結合,營造莊重氛圍。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社會對雨水的重視和文人的社會責任感。
不為相逢嘆陸沉,總緣離別易傷心。孤臣命似湘云薄,圣主恩同漢水深。
自負孤高伴歲寒,玉堂茆舍一般看。頑風摧剝君知否,鐵笛一聲人倚欄。
臺上秋風草木疏,臺前清泚數游魚。謫仙他日騎鯨去,未必三生不是渠。
為問三秦驄馬使,獨探形勝故遲回。云扶華岳中天起,地轉黃河西極來。秋草空迷長樂苑,夕陽猶傍集靈臺。漢家千載論封禪,應惜文園作賦才。
竊祿忘歸我自羞,豐年底事汝憂愁。不須更待飛鳶墮,方念平生馬少游。
焚香禮玄梵,肅駕朝紫宸。游云結華蓋,鮮飆翼飛輪。披煙上閣道,佩月攀鉤陳。服食丹霞漿,嗽咽甘露津。瑯瑯歌洞章,寂感虛皇嚬。飄飖廣莫風,舒嘯青林春。沆瀁六合外,永與無始鄰。
三月皇州望欲迷,涌金門外草初齊。滿山云氣不見日,一雨天街都作泥。溫室樹移鸚鵡去,玉津花落杜鵑啼。斷橋何日重攜酒,醉和兒童唱大堤。
細君散髻抱嬰兒,底事移家不皺眉。有句曾嘲窮處士,四婆元自解吟詩。
毒露炎炎海瘴浮,一軒誰與聒清秋。雨花天上清涼手,挽取銀河作玉流。
靈椿倚屋綠云繁,潦倒停杯一笑看。昨夜秋濤新入枕,篷居堪作定風竿。
中川煙媚,中洲星迸,排空二客奇才。雙角斗螭,孤員戴鱉,何人半壁撐開。江上獨登臺。望靈湫爽氣,白雁初回。麗水分青,亂鞭溪魄石門來。蓬山左股生煤。問神鰲釣卻,琪樹誰栽。東海浪高,南溟霧惡,英雄赫怒風雷。天地入螺杯。數眼前光景,芳草銜枚。叫起龍宮大鬼,一舉殪鬿堆。
春色醺人苦不禁,蹇驢馱醉晚骎骎。江花江草詩千首,老盡平生用世心。
惜與可人別,又貪歸路長。人生有離別,吾事屬閒忙。沽酒澆芳草,垂鞭看夕陽。眼前聽鶴語,世路劇茫茫。
韻傾瘦字試烏絲,苦語偏多別后思。青巘君能容易去,白鷗愧我負幽期。
遠落汀洲陣勢分,風嘹月唳不堪聞。扁舟多少天涯客,腸斷鄉關又夕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