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秀才至舒州見尋別后寄詩依韻和
羈游白社身雖屈,高步辭場道不卑。
投分共為知我者,相尋多愧謫居時。
離懷耿耿年來夢,厚意勤勤別后詩。
今日谿邊正相憶,雪晴山秀柳絲垂。
羈游白社身雖屈,高步辭場道不卑。
投分共為知我者,相尋多愧謫居時。
離懷耿耿年來夢,厚意勤勤別后詩。
今日谿邊正相憶,雪晴山秀柳絲垂。
在外漂泊寄身白社,我雖處境困厄,但在文壇高邁前行,道義上并不卑微。你我情投意合都是理解我的人,你前來尋訪我,讓我在被貶謫時深感愧疚。離別后的情懷縈繞心頭,多年來都如夢般揮之不去,你別后寄來飽含深情厚誼的詩作。如今我在溪邊正思念著你,雪已停,山色秀麗,柳絲低垂。
羈游:在外漂泊游歷。白社:泛指隱士所居之處。
高步:高邁的步伐,這里指在文壇有較高的造詣。辭場:文壇。
投分:情投意合。
謫居:被貶官后居住。
耿耿:形容心中不安,不能忘懷。
勤勤:情意懇切的樣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謫居”可推測,詩人當時處于被貶官的狀態。印秀才前來舒州尋訪詩人,分別后寄詩,詩人依韻和詩作答,此詩應創作于與印秀才分別之后。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感激與思念。其特點是情感真摯,將自身處境與對友人的情誼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在困境中與友人的深厚情誼。
經從塔下幾春秋,每恨無因到上頭。今日始知高處險,不如歸臥舊林丘。
但服镮剛子,兼吟曲素詞。須知臣漢客,還見布龍兒。
煌煌禮部公,執戟隱金馬。憐才若饑渴,片善必揮灑。馀日酬詩歌,居然振大雅。世無揚子云,誰為好玄者。
回頭萬恨復千悲,投老猶難脫馬羈。留取一庭殘夜月,依依還我少年時。
洗耳在潭下,飲牛在潭上。白鷺飛復來,煙中立相向。
石臺突兀鎮荒云,廢寺凄涼石有文。魯國遺風無彷佛,矢魚以后幾紛紛。
平生苦詩癖,為撚數莖髭。有客尋安道,無人說項斯。哺烏懷汝母,氏犢愛吾兒。東海珊瑚樹,今看第五枝。
白云樓上白云封,彷佛群真禮赤松。自向龍門尊太史,不因鳳羽識超宗。書成副本名山重,酒泛雙莖湛露濃。有詔即頒靈壽杖,將無瀟灑愛攜筇。
歸蜀越關隴,棧閣危登天。適越河濟隔,堰水丈尺間。饑寒迫旦暮,舟車計茫然。東家有一叟,欲去初不言。早朝聽詔畢,喚馬閶闔前。童奴受宿戒,向煖爭相先。聞之嗔兒子:我何為汝牽?屨無千金賈,吾足安暇憐。
如夢。如夢。和尚出門相送。
憶笙歌筵上,匆匆見了,□□相別。紅爐暖、畫簾繡閣,曾共鬢邊斜插。南枝向暖,北檻里、春風猶怯。也應別后,不減芳菲,念咫尺闌干,甚時重折。清風間發,如天與濃香,粉勻檀頰。紗窗影、故人凝處,冷落暮天殘雪。一軒明月。悵望花爭清切。便教盡放,都不思量,也須有,驀然上心時節。
避地東鄞郭外居,坐無齋閣出無輿。云山滿眼常觀畫,烽火連年近得書。坐久頗能評海錯,交深多感饋鱸魚。論文正欲頻相過,門掩清風客到疏。
但把凡身小品論,寧須拓頞問星辰。女郎戀別淚如雨,遑托金針度與人。
神燭光華麗,靈祛羽翼生。已傳餐玉粒,猶自買云英。
立于萬物先,向明我得天。衰殘何足嘆,皦日在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