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詩 其二三
沈沈竹院鎖輕煙,澹澹霞光欲曙天。
遇境偶吟情自逸,逢人話道意無偏。
古松交處眠青帳,細草濃時坐碧氈。
祇此逍遙何所得,蔬食寒寢度年年。
沈沈竹院鎖輕煙,澹澹霞光欲曙天。
遇境偶吟情自逸,逢人話道意無偏。
古松交處眠青帳,細草濃時坐碧氈。
祇此逍遙何所得,蔬食寒寢度年年。
幽深的竹院被輕煙籠罩,淡薄的霞光預示著天即將破曉。遇到佳境偶然吟詩,心情自然安逸;與人談論道義,心意毫無偏斜。在古松交錯之處,仿佛睡在青色的帳幕里;在細草濃密的地方,好似坐在綠色的氈毯上。就這般逍遙自在能得到什么呢?不過是粗茶淡飯、寒夜安寢,一年又一年地度過罷了。
沈沈:形容深沉、寂靜。
澹澹:淡薄的樣子。
曙天:黎明的天空。
話道:談論道義。
祇:同“只”。
蔬食:粗食。
此詩創作背景應是詩人隱居山林之時。在山居生活中,遠離塵世紛擾,每日與自然相伴,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表達自己對這種寧靜生活的享受。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山居生活的逍遙自在。其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阘茸閭閻數米炊,耳根輿議噪蛙卑。那知別得琴中趣,五斗猶慚為折枝。
畫圖曾識巫山面,今日親臨十二峰。萬里平生無此夢,卻疑身在畫圖中。
廷尉平反力有馀,晝簾朱墨更忘劬。存疑遍示諸生錄,傳信新刊兩寺書。
流落誰如我,艱危況別君。渡淮三伏雨,瞻闕萬重云。殺氣旌旗滿,哀聲鼓角聞。臨岐雙涕淚,不獨為離群。
洛水照千門,千門碧空里。少年不得志,走馬游新市。
烏桓城頭春雨晴,烏桓城下春草生。百靈長養少畋獵,牧馬曉出烏桓城。騰驍馳突各異態,饑齧渴飲仍縱橫。胡兒獨誇好身手,上馬捷若飛鳶輕。青絲不鞚錦鞍卸,什什伍伍爭先行。胡官遙望拍手笑,落日半照旌旗明。憶昔開元全盛日,四十萬匹俱龍精。骕骦騄駬總神物,駿氣上貫房垣星。只今四海罷征戰,含哺鼓腹歌升平。英雄用武已無地,一日底用千里程。丁寧伯樂倘一顧,爾價頓使千金增。
偏地知誰柳際門,消閑自掃竹西軒。井花曉汲聞馀滴,篆燒風摧覓舊痕。夢境消磨驚歲月,道鄉彷佛見藩垣。寶書半摺山房寂,臥聽嬌鶯說怨恩。
可憐一代經綸業,不抵鐘山幾首詩。
一自甘州殺憲臣,國家綱紀似秋塵。各邊聲勢元相倚,緩急誰為死力人。
青天尚有涯,滄海尚有底。云胡人心微,倏忽渺千里。人心不在遠,秪在腔子里。夜半靈臺虛,默默看元始。
小村雖僻俗敦龐,背負崇山面俯江。月冷靈虬潛絕壑,雨晴仙犬吠流淙。缊袍御臘辭紈褲,瓦甕浮春謝玉缸。偶為清羸聊采藥,亦非竊比鹿門龐。
春回三月過西州,芳草青青不斷頭。多少凍溪凝住水,盡隨歸客向東流。
吉陽煙水幾千里,一紙閒書失斷鴻。裘葛相催驚老耳,井邊桐葉又秋風。
惱教衰病倩人扶,掩得疏慵倒酒壺。半濕垂垂粘醉帽,全輕冉冉上吟須。
巴□鼓棹興悠悠,野鹿銜花出峽頭。網得巨魚堪切膾,攜觴重上荔枝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