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
思遠樓前路。望平堤、十里湖光,畫船無數。綠蓋盈盈紅粉面,葉底荷花解語。斗巧結、同心雙縷。尚有經年離別恨,一絲絲、總是相思處。相見也,又重午。
清江舊事傳荊楚。嘆人情、千載如新,尚沈菰黍。且盡尊前今日醉,誰肯獨醒吊古。泛幾盞、菖蒲綠醑。兩兩龍舟爭競渡,奈珠簾、暮卷西山雨。看未足,怎歸去。
思遠樓前路。望平堤、十里湖光,畫船無數。綠蓋盈盈紅粉面,葉底荷花解語。斗巧結、同心雙縷。尚有經年離別恨,一絲絲、總是相思處。相見也,又重午。
清江舊事傳荊楚。嘆人情、千載如新,尚沈菰黍。且盡尊前今日醉,誰肯獨醒吊古。泛幾盞、菖蒲綠醑。兩兩龍舟爭競渡,奈珠簾、暮卷西山雨。看未足,怎歸去。
在思遠樓前的路上,眺望那平坦的長堤,十里湖光,有無數畫船。荷葉碧綠圓潤,荷花如美人紅粉的臉龐,好像能懂得人語。它們巧妙地結成同心雙縷。還有多年的離別之恨,一絲絲都是相思的地方。如今相見,又到了端午節。清江的舊俗從荊楚流傳而來。感嘆人情千年來依舊如此,還在沉下菰米做的粽子。暫且在酒杯前盡情喝醉,誰肯獨自清醒去憑吊古人。飲幾盞菖蒲泡的綠酒。一對對龍舟競相競渡,無奈珠簾被暮雨卷上,西山也被雨籠罩。還沒看夠,怎么能回去呢。
綠蓋:指荷葉。
解語:會說話,此處形容荷花好像能懂得人意。
同心雙縷:象征愛情的同心結。
重午:即端午節。
沈菰黍:指端午投粽子入江的習俗。
尊:同“樽”,酒杯。
綠醑(xǔ):綠色美酒,這里指菖蒲酒。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詞中端午習俗等內容推測,可能創作于端午時節。當時社會端午習俗流傳已久,作者或許在節日氛圍中,觸景生情,回憶起離別之人,借詞抒發情感。
這首詞主旨圍繞端午佳節,抒發相思與懷古之情。其特點是將自然美景、節日習俗與個人情感融合。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突出,但生動展現了端午民俗與文人情感。
鳴鶴沖天,俯北斗,河漢有聲。知今古,幾人似我,云上傳情。象外奇寒孤膽烈,人間昏黑數燈明。正天低月近巨廬圓,陳列星。洪波涌,滄海橫。出其里,日之行。但憑窗極目,云與天平。八柱未崩身尚在,一心不老事須成。任環圍地軸小球飛,華發生。
冰霜嚙盡齒將枯,不藉程嬰為保孤。萬里獨歸雙白璧,半生惟聽幾慈烏。床頭手澤書猶在,夢里風濤氣未蘇。見說親教范滂傳,有時扶杖更喑嗚。
張家灣口望都城,猶是行人半日程。羸馬似龍諳舊主,臨河相顧一長鳴。
前后坐亭上,飲水皆自持。其間賢太守,誰復畏人知。
職貢蠻夷通海徼,筦衣毳帽步逡巡。翠華閣下頒繒幣,圣主留恩柔遠人。
飛入羅浮舊路遙,東風回首思寥寥。玉容猶想霜晨沭,冰魄空疑月夜招。望斷西湖春易老,夢回南國雪初消。枝頭有恨無人見,瘴雨蠻煙屬艾蕭。春風吹夢夜迢迢,香影無蹤寄寂寥。和靖作詩空見誄,姮娥剪紙謾頻招。云深庾嶺家何在,月落西湖恨未消。怨殺樓頭吹玉笛,粉容芳質委蓬蕭。
百念而今已。太匆匆,繁華過眼,流年似水。難得此生江南老,總覺一身如寄。經多少風風雨雨。換骨不成心未死,看興亡人在斜陽里。榮與辱,俱忘記。文章事業浮名累。到頭來,夢中樓閣,眼前兒女。難盡余歡杯中酒,相伴藥爐煙氣。數海內幾人知己。續罷秦淮風月卷,拋心神追憶生平事。筆在手,永不止。
誰將傳舍等家謀,壯矣新裁世罕儔。階下日勤千甓動,杖頭無用百錢留。未煩公帑支群力,更喜卑僚樹遠猷。大地只今須拮據,廟謨還擬借君籌。
誰云見在本來空,門外猶青萬古峰。薺菜乍香藜飯熟,留君且受午時供。
行不得哥哥,未曙登程日已蹉。腹饑足趼可奈何,前山雨暗豺虎多。
搔首躊躕淚滿衣,東風渾不管相思。相思一樹梨花發,立到黃昏月上時。
圖南路。可有處士梅花,逸民桃樹。連年孤島辛勤,征軺暫駐,薰風起處。料延佇。長憶越王棲甲,楚人三戶。君歌金石成聲,我尤愛聽,中興吉語。遙想秦淮官柳,毿毿晴日,因風低舞。卻怪上天無情,春色如故。歸歟怕賦,最是傷心句。詩詞好,屯田待制,八義七步。拙稿商量去。排鉛誤奪,殊無意緒。欲印思千縷。何況是、吾詩纖如秋雨。散如落葉,輕如飛絮。
西湖山下多奇石,師去今游乳竇峰。遙想石臺登講罷,野猿歸洞鶴歸松。
百年貞節被新旌,海若山靈恨始平。國士共高滂母義,路人猶指孟姜城。已無淚可斑湘竹,惟有心堪付史評。千古神游九泉下,照人肝膽正分明。
才憑尺素慰相思,忽報輶軒已在茲。握手乍看疑是夢,論心久語卻成悲。君才豈合長林壑,此意聊將付酒卮。南北于今多戰伐,即看明主問非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