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積寺禮拜萬回平等二圣僧塔
真無御化來,借有乘化歸。
如彼雙塔內,孰能知是非。
愚也駭蒼生,圣哉為帝師。
當為時世出,不由天地資。
萬回主此方,平等性無違。
今我一禮心,億劫同不移。
肅肅松柏下,諸天來有時。
真無御化來,借有乘化歸。
如彼雙塔內,孰能知是非。
愚也駭蒼生,圣哉為帝師。
當為時世出,不由天地資。
萬回主此方,平等性無違。
今我一禮心,億劫同不移。
肅肅松柏下,諸天來有時。
真正的佛法并非憑借外在的神異變化而來,借助世間的假有而順應自然變化離去。就像那兩座佛塔之中,誰又能知曉其中的是非對錯。愚笨的人會讓百姓感到驚駭,而圣人能成為帝王的導師。他們應時世而出,并非依賴天地的恩賜。萬回主持這一方佛法,平等的本性從無違背。如今我懷著虔誠禮拜之心,歷經億劫也不會改變。在那肅穆的松柏之下,諸天神靈有時會降臨。
御化:指憑借神異變化。
乘化:順應自然變化。
億劫:佛教稱曠遠的時間為劫,億劫表示極長的時間。
肅肅:形容松柏等樹木的聲音,也有肅穆之意。
諸天:佛教語,指護法眾天神。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萬回、平等二圣僧在當時佛教界有較高地位和影響力,詩人前往香積寺禮拜他們的塔,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反映了當時佛教在社會上的廣泛傳播以及人們對佛教高僧的尊崇。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萬回、平等二圣僧的尊崇和對佛法的信仰。其突出特點是宗教意味濃厚,通過意象和對比等手法展現圣僧的神圣。在文學史上,它是研究唐代佛教文化和詩歌創作的重要資料。
雪樓文獻四方聞,之子才華邁等倫。璧水幾年勤問學,春風三月又寧親。上林日暖鶯聲巧,平野煙消柳色新。此去故園還及早,功勛要使紹前人。
冰盤不肯薦楊梅,五月閩天錦作堆。日啖紅香三百顆,可應單為荔枝來。
犢外收春雨,松間候夕舂。比鄰過流水,燕坐數諸峰。白帢野人狎,籃輿刺史逢。愀然云色變,或恐出從龍。
蓼花風淡水云纖。倚閣卷重簾。索寞敗荷翠減,蕭疏晚□紅添。魂銷天末,眉橫遠岫,斜掛新蟾。誰信故人千里,此時卻到眉尖。
長憶明星玉女宮,洗頭盆映暮霞紅。飛泉亂出蓮花腹,散作諸溪處處通。
界石記州名,旗亭報客程。山行頻陟降,春雨易陰晴。樹引荒涂直,花撩客眼明。蠻方行欲捲,翻憶武昌城。
久慣云峰割夜晨,穿居溪越幾朝人。土床坐落悠悠暖,水磨聽來軋軋頻。但問那年曾宿肇,不知此處可逃秦。葡萄架下流何急,未許棲皇一洗塵。
四野秋聲入陣呼,消將詞疊較虛無。揮毫有客屯云鳥,橫槊何人賦舳艫。正好千山開景界,尚憐一念繞江湖。關河自昔無窮事,賴有公才出萬夫。
雪壓畦蔬僮手皸,度郎多日欠常珍。懸知旅食初無恙,窖里黃芽借得春。
天公預作豐年瑞,柳絮梨花紛舞墜。九重城闕晃清輝,一統山河含淑氣。郊原遍是瓊瑤地,梅蕊稍頭春早至。未論寅卯太平年,且賞嘉祥宣德歲。
幻化由來顯妙工,幕天席地自從容。還知飛舄成雙鳥,猶且同塵入宦中。
黑風吹海沙,七日此時出。光音雖高且猶梵,寧有焰摩與兜率。世間國上皆危脆,凡楚存亡焉足述。佛無如何況神鬼,吁嗟時日何時沒。
混沌以前無黑白,未剖人文先誕石。海岳成形天梵來,圣愚凡哲多奇跡。陸亙一片坐臥常,鐫得不得非所擇。深山大小空嶙峋,千年路滑猶荒僻。解空老人補南天,攫取端巖不盈尺。欲蘸毫端染太虛,一畫大千青碧碧。鐘王懷褚戰龍蛇,如蟲御木何狼藉。珍重云中似虎形,香水磨礱生羽翮。
前山是銅鼓,叩之寂不鳴。試植干云木,風調韶濩聲。
行人消息斷,空閨靜復寒。風急朝機燥,鏡暗晚妝難。從來腰自小,衣帶就中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