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贈張荊州
祝融之峰紫云銜,翠如何其雪嶄巖。
邑西有路緣石壁,
王君飛舄仍未去,蘇耽宅中意遙緘。
祝融之峰紫云銜,翠如何其雪嶄巖。
邑西有路緣石壁,
王君飛舄仍未去,蘇耽宅中意遙緘。
祝融峰被紫云環繞,翠綠的山峰像冰雪般險峻。縣城西邊有條路沿著石壁延伸,王君仙鞋還未離去,蘇耽宅中的心意已遙遙相寄。
祝融之峰:衡山的最高峰祝融峰。
嶄巖:形容山勢高峻。
飛舄(xì):傳說中王喬會仙術,能把鞋變成兩只鳧(野鴨),乘之飛行。這里指仙人行蹤。
蘇耽:傳說中的仙人,曾在郴州蘇仙嶺成仙。緘:封,這里指寄意。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推測是詩人為表達對張荊州的情感而作,當時可能社會文化氛圍尊崇賢才,詩人借詩傳達對張荊州的某種情感或期許。
此詩主旨或為贊美張荊州。特點是善用神話傳說,營造奇幻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影響力有限,但展現詩人獨特想象力與創作風格。
武夷之君家青山,采芝長嘯煙霞間。當時共赴幔亭宴,琪花惹袖秋斑斑。三月東風又送汝,青青楊柳西湖雨。人生此別不易逢,千里尋仙作孤旅。一尊灑碧錢塘江,片帆掃白嚴陵渚。三十六峰如見君,應問王生醉何許。洞天石扇多異書,字法定與人間殊。明年遲余九曲水,談玄酌酒焚枯魚。
本來報效非心事,死后英魂肯再游。白日在天書一紙,清風如水廟千秋。伏橋有志寧臣趙,左袒無期獨為劉。半部邱明真得力,兒曹空解頌君侯。
東門開,鼓角哀,爭看宗臣赴夜臺。赴夜臺,何時旦,鴟鸮晝嘯天雨霰。雨霰霏霏禾黍秋,有知無知誰不愁。
衰年回首少年事,尚喜初心炯自如。俗態可憐人厚薄,交情那問勢親疏。懶陪康樂登山屐,且醉淵明采菊廬。一笑相尋非易得,河渠執手更踟躕。蓽門生計只初年,喬岳終難起一拳。小檻清風黃卷里,扁舟碧水白鷗前。同尋杖屨曾行處,肯謁松楸獨泫然。人事無窮今幾變,空山落日自孤煙。
將軍不戰豎降旗,未忍南鄉見亂離。花蕊詩遺千載后,教人無淚哭男兒。獨向蒼茫一黯然,花村歷亂雨馀天。樓臺處處迎新主,舊燕歸來不肯前。
十載荷衣多遠游,孤城薄暮自維舟。煙飛水面全籠樹,月落潭心不礙流。坐久空聞風撼石,更闌無語被蒙頭。個中消息如何會,鷗鳥忘機最好儔。
邊郡今無事,風吹殺氣過。鼓鼙沉上谷,烽火斷交河。子女穹廬入,金珠大馬馱。蒙恬城下骨,夜夜聽笙歌。
隱跡磻溪七十馀,釣灘清淺鬢蕭疏。滿懷韜略為香餌,只釣文王不釣魚。
天寒氣入鼻中辛,竹檐彎彎卻戀身。賣得錢來回首望,蠟煙起處屬何人。
蓬徑留嘉賞,風塵得友生。白云窺夜酒,明月照鄉情。葉應孤砧響,星浮萬堞平。歲華空荏苒,莫厭管弦聲。
溪閣重重翠崦遮,無時云氣濕袈裟。千峰樹色藏朝雨,六寺鐘聲送晚鴉。筆冢天寒收柿葉,香壇風落掃松花。倦游每憶消閒地,早晚扁舟向若耶。
昨夜驚魂渡五湖,愁中飛夢到姑蘇。丹陽道上南冠客,重到新亭灑淚無?
儒官家遠死堪哀,萬里天涯櫬未回。鄉里我嗟囊橐薄,故人誰遣麥舟來。靈前有子供香火,路上何人奠酒杯。五嶺倚云天一角,為君揮淚灑荊臺。
暑濕深山雨,荒居破屋燈。此生無懺處,此去作高僧。
懶來浪得絕交名,自笑交窮懶便成。若是子猷來看竹,何須園主禮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