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虬上人房
禪宮分兩地,釋子一為心。
入道無來去,清言見古今。
江寒池水綠,山暝竹園深。
別有中天月,遙遙散夕陰。
禪宮分兩地,釋子一為心。
入道無來去,清言見古今。
江寒池水綠,山暝竹園深。
別有中天月,遙遙散夕陰。
禪房分為兩地,但僧人一心向佛。入道之人無所謂來去,清談之中可見古今道理。江水寒冷,池水晶瑩碧綠,山間昏暗,竹園顯得幽深。另有天空中的明月,遠遠地驅散傍晚的陰霾。
禪宮:指寺院。
釋子:僧人。
清言:清雅的言談。
暝:昏暗。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佛教盛行,詩人可能在游覽寺院時,與虬上人交談,被其禪意生活和境界所感染,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僧人一心向道的境界和清幽的禪境。其特點是意境清幽,富有禪意。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對佛教文化的關注和融合。
二月已破三月來,常嗟物候暗相催。幾時心緒渾無事,終日傳杯不放杯。
秋來湖闊渺無津,旋結漁舟作四鄰。滿眼是詩渠不領,可憐虛作水云身。
慣聽馮驩倚柱歌,床頭金盡復如何。誼關朋友通財急,累重妻孥索債多。物理須從盈處悟,人情休訝近來苛。春江水暖游魚集,倘遇冰凝便不過。當年賤子嘆途窮,強學吹簫韻未工。港淺豈能通大海,霜高何處乞春風。無求始覺人情厚,有累誰知宦橐空。今日從違無一可,幾番惆悵為諸公。
來迎者羽士,言共訪仙蹤。峽隱真人骨,峰窺玉女容。神林龍騎入,天路鳳旗重。更見磨厓石,千秋紀漢封。
青溪千仞出塵氛,振錫還驚虎豹群。游客屢窺丹檢字,高僧多臥石樓云。風生大壑諸峰應,澗落平田眾水分。招隱卜居原此地,重來休勒北山文。千巖云氣混重溟,竹院松扉白晝扃。金錫乍飛游鶴去,貝書初誦毒龍聽?;呐_花雨空留碧,陰洞苔文尚帶青。浮世始知無住著,長生還欲問仙靈。滄涼初日上云樓,金地應悲露草秋。龍象豈知千仞換,江山虛道百年游。巖前散發思高臥,石上看梅得暫留。為道遠公能結社,東林歲晚一相求。
漂泊來何處,驚心鬢欲華。故鄉惟有墓,去日已無家。坐久孤鐙暗,夜涼春雨賒。來朝更分散,還是隔天涯。
根在淤泥中,花開麗日紅。潔精無玷污,明月卻相融。
登仙人已笑班生,又捧徵書愧復驚。山水窟中消宦況,雪梅香畔促王程。欲酬天地四方志,安得心胸數萬兵。君相明良勞吐握,白頭何幸贊升平。
江上阻兵革,胡為還遠行。游梁愧憑軾,過宋憶班荊。霜鬢增枚叔,風懷減馬卿。似聞海氛息,捩舵且遄征。
清泉白石君家物,美竹名花可旋移。幽賞定知隨處榜,更須時展放翁詩。
云暗難分騎,沙深欲陷車。炎風初解凍,夏草漸萌芽。義勇心能一,尊嚴令不嘩。樓蘭猶未斬,那敢顧身家。
昨聽寒潮黃歇浦,又尋春草尉佗臺。軟紅舊夢時來往,苦憶消寒九九杯。
黔中士女游晴晝?;ㄐ泡p寒羅袖透。爭尋穿石道宜男,更買江魚雙貫柳。竹枝歌好移船就。依倚風光垂翠袖。滿傾蘆酒指摩圍,相守與郎如許壽。
讀徹閑書弄水回,綠楊移傍小庭栽。閉門盡日無人到,便有春光四面來。
城東半畝地,日夕此徘徊。池鯉潛還躍,山花落更開。耽臥憐多病,哦詩愧異才。紋楸有逸興,敲戶喜君來。詩思酒樽邊,云飛兒案前。疊石分山壁,引泉破水田。雞聲天正午,雀噪暮浮煙。剝啄神如醉,雙枰月上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