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回憶當年在午橋橋上宴飲,在座的大多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隨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稀疏的花影中,吹笛直到天明。二十多年的時光如一場夢,我雖還活在世上,卻不禁感到心驚。閑來登上小閣樓觀看雨后初晴的景色。古往今來多少興亡之事,都付與漁父在三更時的歌聲里。
午橋:在洛陽城南十里,是唐代裴度的別墅所在地。
豪英:英雄豪杰。
長溝流月:月光隨著流水悄悄地消逝。
堪驚:令人心驚。
新晴:雨后初晴。
漁唱:漁人唱的歌。
此詞約作于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或六年,當時北宋已亡,作者歷經戰亂,退居江南。回憶起往昔在洛陽與友人的游樂生活,感慨萬千而創作此詞。
這首詞主旨是感慨人生與世事變遷。其特點是今昔對比鮮明,情感深沉。在文學史上,它是陳與義的代表作之一,體現了其詞的藝術風格和思想深度。
把酒不能飲,苦淚滴酒觴。
醉酒蜀江中,和涙下荊揚。
樓櫓壓湓口,山川蟠武昌。
石頭與鐘阜,南望郁蒼蒼。
戈船破浪飛,鐡騎射日光。
冦來即送死,詎能犯金湯。
汴洛我舊都,燕趙我舊疆。
請書一尺檄,為國平氐羌。
二十年前已二毛,即今何恨鬢蕭騷。
孤燈自伴詩情苦,俗子從嫌醉眼高。
煙外暮鐘來遠寺,雨余秋漲集空壕。
思歸更向文書懶,此手惟堪把蟹螯。
月黑叩店門,燈青坐床簀。
飯麤雜沙土,菜瘦等草棘。
泰然均一飽,未覺異玉食。
我豈兒女哉,口腹為怨德。
古人恥懷祿,不仕當力穯。
從今扶犂手,終老謝翰墨。
一室冷如冰,人疑在定僧。
手稱丹灶火,紗護佛龕燈。
食減形雖槁,心虛氣自凝。
平生坐忘論,字字欲銘膺。
士生始墮地,弧矢志四方。豈若彼婦女,齪齪藏閨房。
我行環萬里,險阻真備嘗。昔者戍南鄭,秦山郁蒼蒼。
鐵衣臥枕戈,睡覺身滿霜。官雖備幕府,氣實先顏行。
擁馬涉沮水,飛鷹上中梁。勁酒舉數斗,壯士不能當。
馬鞍掛狐兔,燔炙百步香。拔劍切大肉,哆然如餓狼。
時時登高望,指顧無咸陽。一朝去軍中,十載客道傍。
看花身落魄,對酒色凄涼。去年忝號召,五月觸瞿唐。
青衫暗欲盡,入對衰涕滂。今年復詔下,鴻雁初南翔。
俯仰未閱歲,上恩實非常。夜宿鵝湖寺,槁葉投客床。
寒燈照不寐,撫枕慨以慷。李靖聞征遼,病憊更激昻。
裴度請討蔡,奏事猶裹創。我亦思報國,夢繞古戰場。
磔磔寒禽無定棲,纖纖小雨欲成泥。
松鳴湯鼎茶初熟,雪積爐灰火漸低。
一氣推移均野馬,百年蒙覆等醯雞。
青山黃葉蘭亭路,憶喚鄰翁共架犂。
涸池積槁葉,茆屋圍疏籬。
可憐庭中梅,開盡無人知。
寂莫終自香,孤貞見幽姿。
雪點滿綠苔,零落尚爾奇。
我來不須晴,微雨正相宜。
臨風兩愁絕,日暮倚笻枝。
名姓人誰記,形骸老漸侵。
酒慳停劇飲,詩退負高吟。
雨隔踈更斷,云藏古院深。
衰遲常兀兀,惆悵少年心。
兩鬢星星久倦游,凄涼況復寓南州。
未甘蟋蟀專清夜,已嘆梧桐報素秋。
綺語安能敵生死,熱官正欲快恩讐。
空堂飽作東歸夢,夢泊嚴灘月滿舟。
我本山林人,心期在塵表。
出門消底物,兩??萬事了。
群兒何足慍,為爾常悄悄。
今朝山中路,更喜相識少。
三叉市人醉爭席,豐橋逆旅留饋食。
小婦梳髻高一尺,梭聲札札當戶織。
石鏡山前送落暉,春殘回首倍依依。
時平壯士無功老,鄉遠征人有夢歸。
苜蓿苗侵官道合,蕪菁花入麥畦稀。
倦逰自笑摧頺甚,誰記飛鷹醉打圍。
漸老惜時節,思游那可忘。
雪晴天淺碧,春動柳輕黃。
笑語寛衰疾,登臨到夕陽。
未須催野渡,聊欲據胡床。
久住西州似宿緣,笙歌叢里著華顛。
每嗟相見多生客,卻憶初來尚少年。
迎馬綠楊爭拂帽,滿街丹荔不論錢。
浮生何處非羈旅,休問東吳萬里船。
萬里崎嶇蜀道歸,荊州非復壯游時。
行吟自怪詩情減,坐睡人驚酒量衰。
卷地風號云夢澤,黏天草映伏波祠。
一枝藤杖平生事,擊鼓開帆未恨遲。
三日觸毒暑,衣垢背汗浹。
今旦殊蕭然,涼雨吹醉頰。
瘦松無橫枝,蠧竹少全葉。
渚蓮乃可念,泫泣如放妾。
豈惟人意適,我馬亦振鬛。
遠村有歸人,清溪爭晚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