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韻和陸秉卿先生二首 其二
敦龐古儒者,詩句獨清新。荒徑猶存菊,籃輿未接茵。歸乎虛左席,愿否作師賓。愧我無才甚,甘為在野民。
敦龐古儒者,詩句獨清新。荒徑猶存菊,籃輿未接茵。歸乎虛左席,愿否作師賓。愧我無才甚,甘為在野民。
著眼空華一刻徂,蒼天何意奪童烏。
玉臺已碎懷中鏡,明月還沈掌上珠!
早信靈氛逃大劫,難將因果問浮屠。
平生兒女鐘情甚,此際黃泉舐犢無?
何處難忘酒,朱門羨少年。
春分花發后,寒食月明前。
小院回羅綺,深房理管弦。
此時無一盞,爭過艷陽天。
蘭臺走馬正應官,
惆悵臨歧淚暗彈。
祗為瘦軀愁汝病,
別時容易見時難。
飄零淮楚逾河朔,轉徙幽州更大梁。
迢遞關河雙去雁,古今岐路幾亡羊。
時無燕趙悲歌士,坐有邯鄲挾瑟倡。
但得翠娥深勸酒,不辭酩酊罄清觴。
問訊滄浪舊釣磯,樵兄漁弟共相依。
眼看西北高樓遠,心逐東南孔雀飛。
園吏好尋濠上樂,丈人已息漢陰機。
浚郊不用弓旌辟,自署中吳老布衣。
習習香薰薄薄煙,
杏遲梅早不同妍。
山齋盡日無鸞□,
只與幽人伴醉眠。
俊游莫惜秋消瘦,
簾外黃花畫里人。
俗粉庸脂刪略盡,
平添黛色到西神。
微涼可愛是薰風,
嶺外風行瘴雨中。
渴暑四圍如甑釜,
不妨蒸得荔枝紅。
病至真無謂,憂來不可名。
花飛春日色,雁帶故園聲。
卜筑同巢父,尋仙得廣成。
何當驅二豎,好向泰山行。
萬筱連山,新粉叢邊,分來露梢。記金搖竿影,橫量鈿尺;珠排節數,圓截銀刀。密裊龍頭,細拖鳳尾,水樣鵝黃玉一條。中通處,有拾余瑤草,好逗心苗。
琴余書后無聊。便濃注薰絲著意燒。盡荷筒暗吸,篆隨云吐,蘭膏徐爇,香逐風飄。紅膩油脂,黑蟠灰字,一點星星火易消。清宵坐,更斜籠翠袖,未忍輕拋。
妙處從來自不傳,少時喜樂似初禪。為山何止不成簣,掘井于今未及泉。自了一生同作夢,頻麾萬事付蒼煙。因師聊作逢場戲,老馬為駒不受鞭。
色聲香味心緣觸,忍進戶檀般若禪。但識曹溪一滴味,始知天下別無泉。乳衣百浣猶聞氣,城郭非遙早見煙。到底輸他真定力,暮途快馬亦須鞭。
相見無言意已傳,不談名利不談禪。靜如秋浦翹雙鶴,清似寒巖落瀑泉。隱逸妄人居妙室,功名渠輩畫凌煙。二流淼淼追難及,老大難揮馬腹鞭。
瀍流西繞洛陽城,海內爭傳赤縣名。
地枕長河周下邑,天開神府漢東京。
故宮秋草銅駝陌,老樹斜陽杜宇聲。
況是經過風雪里,藍衫破帽感書生。
求仙無訣問蓬壸,縹渺神山一片孤。
溪水冰融隨岸闊,天風霜起任桑枯。
田疇死記廬龍塞,司馬生慚瑞獸符。
為問今宵寒夜月,照來還似舊時無。
天皇留相國,茲事果康哉。
勉勉垂溫語,頻頻賜御杯。
親喪時遣使,帝德日宏開。
會睹鹽梅合,鴻恩遍草萊。
藥爐茶灶小徘徊,依舊埋頭故紙堆。
門不誰何無客到,筆非畫諾已神來。
真看海上生明月,莫向風前奏落梅。
為問宏農作嘯客,不妨尊俎定常開。
自是吳分有歲災,連年杼軸已堪哀。獨饒此地無戎馬,又見椰帆海上來。
二百年來只養兵,不教一騎出圍城。民兵殺盡州官走,又下民間點壯丁。
海上腥擅不可聞,東郊殺氣日氤氳。使君自有金湯固,忍使吾民餌賊軍!
避難家家盡買舟,欲留團聚保鄉州?;搓幨芯p韓信,舉手揶揄笑未休。
大盜睢盱滿國中,伊川久已化為戎。生民膏血供豺虎,莫怪夷兵燒海紅。
文武衣冠盛府中,輕身殺賊有任公。誰人不是黃金注,獨控青騧滬瀆東。
任公血戰一生馀,蓮碧花橋村塢虛。義士劉平能代死,吳門今不數專諸。
上海倉皇便棄軍,白龍魚服走紛紛。昆山城上爭相問,舉首呈身稱使君。
半遭鋒鏑半逃生,一處烽煙處處驚。聽得民間猶笑語,催科且喜一時停。
新城斗絕枕東危,甲士千人足指麾。壁外波濤空日月,城頭忽豎海王旗。
海島蠻夷亦愛琛,使君何苦遁逃深。逢倭自有全身策,消得床頭一萬金。
海潮新染血流霞,白日啾啾萬鬼嗟。官司卻恐君王怒,勘報瘡痍四十家。
海水茫茫到日東,倭來恍惚去無蹤。寶山新見天兵下,百萬貔貅屬總戎。
江南今日召倭奴,從此吳民未得蘇。君王自是真堯、舜,莫說山東盜已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