憫農(之二)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
農夫猶餓死。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
農夫猶餓死。
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獲很多的糧食。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種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
粟:泛指谷類。
子:指糧食顆粒。
四海:指全國。
閑田:閑置的、沒有耕種的田。
猶:仍然。
此詩約作于唐德宗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當時社會貧富差距巨大,農民生活困苦。李紳目睹農民終日勞作卻不得溫飽的悲慘情景,寫下了這首詩。
這首詩主旨是揭露社會的不公平,反映農民生活的艱辛。它以鮮明的對比和直白的語言,成為千古傳誦的佳作,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對后世反映社會現實的詩歌創作有深遠影響。
南園花,南園花,白于雪,紅于霞。深處定有仙人家,花陰亂駐七香車。山香盡舞花不老,花艷直上搖金鴉。瓊膏一吸香入骨,醉呵金鴉不令斜。南園竹,南園竹,寒于冰,綠于玉。割得何天土一丘,炎官雖炎誰敢酷。天山太古雪皎皎,蓬萊絕境風蕭蕭。白鶴翻空啼一聲,下占清陰對棋局。君不見古南園,錦茵紅皺琵琶弦,珊瑚碧樹沈水煙。嘉賓列坐鼓咽咽,白石詩句吟成編,放翁記文筆如椽。挾策博塞若為賢,撫掌一笑睨青天。不如花竹之間汲清泉,且取粟粒香芽煎。
三更后,夜正長。欹枕兮夢黃粱。巫山事,托楚王。本荒唐。但使人間,空自斷腸。
小舟蕩月,采菱花入夢,搖動秋水。喚起桃根,看月色、影瀉空明寒翠。彩袂淩波,紅衣壓槳,容與幽香里。遙山迷暝,一堤垂柳敧倚。攜手低語依依,琴心暗許,解玉珰環佩。萬種丁寧,第一語、休忘吹簫深意。水面燈稀,蘆埼煙渺,還向蒹塘艤。飄然仙杳,曉風吹醒清淚。
鋒芒雖早露,用舍見升沉。白禿千莖發,丹留一寸心。策勛蕓閣久,潔己石潭深。卻笑江淹輩,區區夢里尋。
只須剩剪鴛鴦錦,更與重圍翡翠樓。不信西風將白雪,便教吹上遠人頭。
著書只欲明忠義,垂橐何曾計有無。
愁,何日才能汗漫游。為恐怕,白了少年頭。
江東再見王摩詰,寶界山頭即輞川。一自丹青句題后,白云秋色重蒼然。
我欲留東風,東風不可留。百花吹盡已無力,青輿旋軫芳池頭。啾啾鳥聲啼不歇,就中黃鸝最啁哳。千呼萬轉喚不回,東風東風從此別。嗟哉進退與疾遲,不言君自知。陰陽莫道如環轉,秋菊春蘭亦有時。
知崇效天,禮卑法地。成性之存,內外交致。
隔岸紅塵忙似火,當軒青嶂冷如冰。烹茶童子休相問,報道門前是衲僧。
屈指離家又一程,篷窗欹枕夢難成。無端水郭停舟處,半夜灘聲似雨聲。
夏日紅相照,天晴塢自開。襄陽多稚子,摘贈故人來。
黃金碎搗作微塵,露染秋和色未勻。回首瓊林休悵望,素娥元是月中人。
故人交如蘭,故人酒為薏。交深酒更佳,何妨為君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