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題崇上人山亭
清旦歷香巖,巖徑紆復直。
花林開宿霧,游目清霄極。
分明窗戶中,遠近山川色。
金沙童子戲,香飯諸天食。
叫叫海鴻聲,軒軒江燕翼。
寄言清凈者,閭閻徒自踣。
清旦歷香巖,巖徑紆復直。
花林開宿霧,游目清霄極。
分明窗戶中,遠近山川色。
金沙童子戲,香飯諸天食。
叫叫海鴻聲,軒軒江燕翼。
寄言清凈者,閭閻徒自踣。
清晨漫步在飄香的山巖間,巖間小路曲折又筆直。花林驅散了昨夜的霧氣,縱目遠眺直到九霄云外。窗戶里清晰可見,遠近的山川景色。仿佛看到金沙上童子嬉戲,諸天享用著香飯。能聽到海鴻聲聲啼叫,江燕展翅高高飛翔。我想告訴那些清凈修行的人,塵世中的人們白白地在困境中掙扎。
清旦:清晨。歷:經過。香巖:散發著香氣的山巖。
紆:曲折。
開宿霧:驅散昨夜的霧氣。游目:縱目遠望。清霄極:直到九霄云外。
金沙童子:佛教中常提到的場景,童子在金沙上嬉戲。諸天:佛教語,指護法眾天神。
叫叫:形容海鴻的叫聲。軒軒:高飛的樣子。
清凈者:指修行之人。閭閻:原指里巷的門,這里代指塵世中的人。踣:跌倒,比喻陷入困境。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京口是當時重要的城市,佛教在當時較為盛行。詩人可能在游覽崇上人山亭時,被周圍的自然景色和宗教氛圍所感染,從而創作此詩,表達自己對清凈生活的追求和對塵世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清凈修行生活的向往和對塵世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將自然景色與宗教意象相結合,營造出獨特的意境。在文學史上雖不算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作品,但也體現了當時詩歌創作中對自然和宗教的關注。
陰陰濃綠成新幄,荼蘼試粧催芍藥。
緩鞚青絲果下騮,時與華風相領略。
風乎不違主人意,吹開宿酲換新醉。
玉山自起不須扶,隠若長城一萬里。
和州歸來賈如玉,高著十連酬不足。
倚闌目送斷鴻飛,閑按新聲翻舊曲。
疇曩方巖丈人厚,話到君侯布衣舊。
不知灞上故將軍,何如細柳真將軍。
臃腫窺秦制,曾聞釀酒來。
腹如包括脹,口作并吞開。
北筑饑難療,東巡醉不回。
痕云疑瀲滟,余瀝暈蒼苔。
漠漠江城度柳花,江南春事又天涯。
綠抽秧穎秋占稼,碧凝檀云晚未衙。
風動十連咸自化,夜嚴千灶靜無嘩。
書生只事毛錐子,試把輕裘緩帶夸。
欲喚扁舟一訪尋,開窗同揖小猊岑。
風晴墮葉聲應燥,目遠孤鴻影易沉。
餐為菊英聊緩帶,醉因雪萼小低簪。
隔溪半夜疎鐘到,定有清新入短吟。
澄練徹山脈,玉透山池沙。
老火奮殘爍,凜姿燉不瑕。
方方秋一奩,彈壓紅萬葩。
安得濂溪叟,來賦東林花。
七軸瀾翻卷怒潮,九天恩重記前朝。
力鞭觳觫防侵稼,活冩厓??惡吠堯。
秋幌囊螢心未老,春風吹雪鬢先雕。
青雷玉立青如削,千載高風不寂寥。
榮如李郭舟,小為蜀僧留。
江漢渺何許,琴書占上游。
貪程人易別,勞勸酒難酬。
黃鶴風煙古,何曾怕攪搜。
苕溪初度思親淚,滴盡依前不及泉。
借使無言還自壽,便教有法與誰傳。
五窮各自爭為祟,百巧還他弗解禪。
為問季秋幾望月,幾回照我未生前。
崔嵬方駿奔,斗次又鵬騫。
紫翠新如染,青巉俯可援。
云低天漸近,雷怒雨隨翻。
變化才俄頃,何須問化元。
白云裹山裹不盡,高處露頭低露脛。
一條懸水透云飛,雪色蜿蜒伸脊領。
畫然怒卷風霆震,銀??玉鱗俱奮迅。
滂然才歇四山明,濕盡悠悠云萬頃。
是時豁達縱雙明,巖??更無毫發隠。
太華巋然不較多,直上削成五千仞。
想應有路近丹梯,未必無花開玉井。
便欲搴花供歲晚,更擥藕根刳短艇。
徑上明河欲盡頭,塊藐九州聊一瞬。
東籬貶剝勿絲毫,著得先生一字褒。
賸馥緬懷彭澤縣,落英掩恨楚江濤。
綴團曉露心尤苦,揖遜春風節更高。
不把幽妍酬憤悱,鸞膠弗解續離騷。
春無十日好,又是去堂堂。
柳借鵞黃重,花消蝶粉香。
清和宜晚步,零落課殘芳。
北牖華風煖,朝來尚寵光。
晦朔憐朝菌,誰云羽化非。
鼎芽靈液煖,草露太陽晞。
莫上楊州去,須尋華表歸。
云埋金粟路,盡日鏁春霏。
掛帆來迓新邦伯,不與郵亭計短長。
舊習澹如黃閣老,騷情閑寄碧云房。
空蒙得處花生筆,滟瀲斟時月滿觴。
想見客氊寒不寐,自將宿火撥殘香。
千騎精明振物華,麥畦分處槿籬斜。
山雖有盡春無際,李竟不言桃自花。
綠漲新添前夜雨,青歸不減去年畬。
酒杯弗酹劉伶土,重為斯文一嘆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