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文方水葬于東郊哭之以詩二首 其一
一揖青郊外,從茲隔九原。
及于棺下送,猶勝夢中言。
避地頻同旅,移家近對門。
平生期許意,今日更何存。
一揖青郊外,從茲隔九原。
及于棺下送,猶勝夢中言。
避地頻同旅,移家近對門。
平生期許意,今日更何存。
在青郊作揖送別,從此與你陰陽相隔。能到棺木前送別,勝過在夢中與你交談。躲避戰亂時我們常一同漂泊,后來搬家還成了近鄰。平日里相互期許的情誼,如今還能在哪里留存呢?
一揖:作一個揖,表送別。
九原:指墓地,陰間。
及于:到。
避地:躲避戰亂而遷地以居。
期許:期望,許與。
推測此詩創作于戰亂時期,友人李廣文離世,詩人前往東郊送葬。從“避地頻同旅”可知他們曾一同躲避戰亂,可見當時社會動蕩不安,詩人在送別友人時,感慨人生無常、情誼難再。
這首詩主旨是哀悼友人李廣文。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回憶與友人的過往,更顯哀傷。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情誼和社會的動蕩。
青山疊疊繞珠林,磬響時兼流水音。虎不避人人避虎,虎能先我息機心。
云頭閃閃蚩尤拖,西南昏障海岳那。天閽羽檄驚四野,虎頭猿臂分攜戈。漫天氛祲一時掃,丹書好事圖爭摩。云旗鐵騎紛不盡,元戎蓋擁英番番。首函鳳四清油漬,面縛銓哲輕鞍馱。甲兵滇池一濯洗,胭脂萬頃翻蒼波。街前咸嘆漢驃騎,幕南清盡歸來初,天生豪杰安山河。愿畢笑返青山阿,如斗金印那用他。游從赤松諒不死,千年銅狄時摩挲。云臺麟閣今若何,且聽世世滇謳歌。壺山歸去得已多,于戲,壺山所得良已多。
牛角何多事,綈袍不耐寒。雨馀山里月,清冷別為看。
扁舟無酒過重陽,江月漁燈徹板床。半蝕丹書明可讀,雙懸囊劍夜生光。竹頭木屑持籌切,虎帳龍驤校獵忙。行役不聞歌葛屨,上林知有獻長楊。
落托在人間,經旬不火食。醉后上江樓,橫吹蒼玉笛。大口如盆眼如電,九十老人從小見。曾攜一鶴過岳陽,滿城三日聞酒香。
梅檐霜苦月來遲,又到停燈剪勝時。出意自描新樣子,丁寧休報小姑知。
春水冰欲開,傍岸已微釋。魚寒未動鱗,獸渡時有跡。篙師畏割舟,敲拉碎圭璧。
疏柳帶馀暉,前山淡映扉。砌鳴蛩告入,檐語燕辭歸。籬折夕餐盡,池乾元服稀。所思日云邁,征雁杳南飛。
金風鐵雨。正塞外胡塵,震蕩東陸。一片膏腴斷送,遠山如簇。蒼頭特異孤軍起,要橫戈、高懸大纛。擐甲執兵,策勛飲至,誓圖恢復。念千古、興亡角逐。嘆鎖鑰北門,驚心怵目。虎帳雄師十萬,誤此棋局。熊襄遺事何堪說,剩殘峰、廢壘斜矗。至今豪俠,時時經過,騁驊騮足。
湖月微微蕩,柔情往往移。豈勞風皺水,愁絕木無枝。待汝回波臉,來宵入夢思。未殊清夜景,臨去最難持。
鑿石依山作小庵,花香入座月侵檐。雖然眼界無多地,解使人天競聳瞻。
星聚商丘再舉樽,南州留轄素風存。重闈壽祉怡王母,大被論文治弟昆。秋水為神拔奇士,閒云隨我涉疏園。歸來案牘渾無事,入奏平反勸舉飧。
涼風吹竹筱,攜手澄湖濱。言持芙蓉花,插爾華陽巾。我亦浣紗人,明妝照日新。何當上蘇臺,一笑傾吳君。明月豈長滿,朱華不再春。徒懷陽阿曲,寂寞度芳辰。
中夏家星聚,清園選樂方。雨華增宴沃,天景并恩長。照檻嵇林綠,生池謝草芳。庭階芝秀滿,終暮玉琴張。
肅肅高天鴻,冥飛慕儔侶。豈無凝寒思,連翩自容與。眷我平生懷,梯航限河渚。塊然守空堂,伊人自豪舉。攬桂聊淹留,折麻空延佇。道遠多風霜,歲晏多思慮。光儀恒不忘,何異渴瓊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