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郡太君挽歌二首 其二
當時丈人歿,雖少守孤兒。
以及成名譽,何嘗厭藿藜。
暮年終饗福,陰騭不應欺。
莫使碧江上,獨傳陶母碑。
當時丈人歿,雖少守孤兒。
以及成名譽,何嘗厭藿藜。
暮年終饗福,陰騭不應欺。
莫使碧江上,獨傳陶母碑。
當年丈夫去世時,她雖然年輕卻堅守著撫養孤兒。等到兒子成就名譽,她也從未嫌棄過粗茶淡飯。晚年最終享受到福分,上天的庇佑不會欺騙好人。不要讓這碧江之上,只流傳著陶母的碑名。
丈人:指丈夫。
藿藜:泛指粗劣的飯菜。
陰騭:原指默默地使安定,后泛指陰德。
陶母碑:陶母指東晉陶侃之母湛氏,以賢德聞名,這里借指賢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歐陽郡太君可能是一位品德高尚、守節育子的女性,詩人在她去世后,為表達對她的敬意和贊美而創作此詩。當時社會重視女性的品德操守,賢母形象備受推崇。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歐陽郡太君的賢德。其突出特點是通過平實的敘述展現人物的高尚品質,用典恰當。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對賢母形象的歌頌和宣揚。
聞師游岳去,打急訪高岑。躡屐若來晚,挑包不可尋。山寒梅意悄,林茂鳥聲深。行住無非道,何須枉費心。
鱗鱗玉綻虎溪東,獨樹香浮野棘叢。姑射仙人今佞佛,欲隨蓮社領春風。雙旌日日破蒼煙,無數梅花對客妍。更愛一枝臨綠水,寒山影里玉娟娟。疏籬寒傍石橋隈,不種蓮花卻種梅。久別羅浮山下月,清香何事撲人來。幾點寒葩萬斛香,晴云片片護幽芳。野人不識春風面,獨照溪流寫淡妝。
雙親老矣,更弟兄潦倒,一般作客。兩字功名何日就,望得門閭頭白。烏鵲依枝,雁鴻印雪,落落饑驅迫。欲留難住,未行先計歸日??皣@寂寞芳閨,露花煙草,總是傷心色。樓上春風增懊惱,莫問綠楊消息。情淚穿珠,離懷中酒,紅袖青衫濕。絲兒魂瘦,不禁零碎銷得。
氣柔志弱力全微,此際綿綿只一知。萬慮千思何所看,真心原只是嬰兒。
龔生嗟竟夭,彩筆入窮泉。神理憑誰問,巫咸已上天。
積憂行等身,唯以詩自釁。高蓋如秋荷,一眴溺灰燼。豈如樂吾樂,快馬斫堅陣。能言實不逮,窮極意難進。何來廣漠風,吹灑霜滿鬢。荒池老樹間,相對?幽?。雖然景光迫,不遣樂事吝。汨汨古性情,真源識初認。簡齋意不簡,惜有六鑿痕。未如拗相公,嚴性道自存。深人作深語,都官實同轅。長公真天人,臨睨萬象奔。鉛汞浩瀉地,南渡皆蘇門。君我初望道,有鑰未解捫。非肆焉知醇,吾語寧不根。擲筆去詩貌,推敲安足言。
絕少黃金壯阮囊,底須蒿目嘆炎涼。窮非我輩難勝任,詩到愁時轉覺強。天下誰為真富貴,吾生端合老文章。梅花不厭空齋吟,肯送春光入院墻。
松篁交翠入幽深,道院蕭閑每遣心。一炷清香宜燕坐,數聲鐘磬有馀音。
故人結廬青芝山,芝云千朵如商顏。杉蘿深掩讀書屋,洞門鐵鎖無人攀。我從君去亦遠適,浩蕩天風鏘轡環。長謠空寄桂花崦,短棹遠隔芙蓉灣。豈知離合固有數,我歸故里君亦還。薰風解后忽一笑,人生良會元非艱。開編示我手注《易》,薈萃眾說精刊刪。虞翻三爻常恨少,王勃一句終嫌慳。見君著述重吾愧,舊學日夕生榛菅。相從且喜結此夏,剩乞妙斫鐫堅頑。
北望首陽巔,黃云愁欲暮。南溯汨羅水,清光渺難晤。我行陟寓山,哲人想芳素。岡巒互起伏,蘭蕙紛無數。亭榭郁參差,夕霞橫古渡。的的淥池荷,飛飛汀洲鷺。孤鳥西北來,哀鳴如有訴。風雨眺高原,慷慨《登樓賦》。之子赴澄潭,客徒悲《薤露》。山鬼披蘿立,湘娥倚竹顧。人生不百年,喟然怵先露。
小屏風上山無數。就中只問西江路。指點孤舟,水村煙渡。還愁夢里行來誤。一程程遞相思鋪。一更更漏離魂鼓。說向天涯,今宵最苦。怕伊憔悴還休訴。
九重城闕新天子,萬卷詩書老舍人。
鼓山閩嶠最危巔,幾欲登臨竟不然。歷盡風霜無避地,望施云雨可回天。關心松柏堅多節,轉瞬桑田已變遷。試罷歸期原未定,平安兩字篆香煙。
縹渺煙中漁父槳,坡陀山上使君衙。六月涼窗涼衽袖,二蘇辭翰照青冥。
翻歌換舞逐千春,求舊方能變得新。不見漢宮傳髻樣,白頭梳教及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