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行在化主圓上人簿面
象骨峰頭蟾皎皎,
鳳凰池上影團團。
欲明千里同風底,
未出門時話已圓。
象骨峰頭蟾皎皎,
鳳凰池上影團團。
欲明千里同風底,
未出門時話已圓。
象骨峰頭的月亮皎潔明亮,在鳳凰池上投下一團團光影。想要闡明千里之外同一風尚之下的道理,還未出門時話語就已圓滿周全。
象骨峰:可能是一座山峰的名稱。
蟾:指代月亮。
鳳凰池:此處可能是一個具體的地方,也可能有象征意義,常用來比喻重要的場所。
同風:指同一風尚、風氣。
由于缺乏具體資料,難以明確創作的具體時間和地點。但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作者與圓上人交流時,有感于對某種佛法或道理的理解而創作,或許當時處于一個相對寧靜、適宜思考的環境。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道理的深刻領悟和未行先知的自信。其突出特點是以景喻理,將自然景象與哲理相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較小,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以詩說理的創作風格。
想像孤忠尚凜然,古祠何止更千年。清標自是人難泯,不為區區一劍傳。
秋色凄清白露前,知君拄笏鳳臺煙。浮山來作羅山客,葛令行同鮑令仙。生日登高逢令節,平時止酒足新篇。淵明自昔憐重九,采采黃華復汝賢。
不識大忠祠,偶約城南侶。懷賢一相訪,晴旻敞高樹。斷岸通寒潮,飛甍肅華宇。憶讀厓門志,因之攬雙嶼。陸海翻鯨波,趙宋失其馭。錯落晨中星,飄泊風前絮。荒碑不可覓,父老猶能語。孤臣尚俎豆,敵國已非據。丹扉駐黯云,靈旗帶悲雨。君看正氣堂,千載誰為主。
薊門千里接云中,虜騎清宵警報同。合陣幾窺青海月,鳴鞭爭下黑山風。殘冬戰士衣仍薄,荒歲孤城廩欲空。南國十年輸挽盡,防秋諸將慢論功。
漫天一夜雪,門前解消未。憎儂去時跡,非關殢儂睡。
東風吹雨晝生寒,獨鎖柴門午夢酣。花下銜杯拚潦倒,不妨人作酒徒看。
秋風鶴發雙龜手。不如意事十常九。蓬藋映閒階,嗟叢菊、汝奚為秀。衡門掩,問字無人載酒。永唯道德心初負。向上將求古人友。三嘆抱遺編,藹馀馥、殘膏誰嗅。趣時樣,竟衒羔裘豹袖。
如林廣廈勢摩空,迢遞宮墻映日紅。天幻云峰千載共,風催商氣九關通。高門慣見淮南犬,新路何須冀北驄。四十馀年閑歲月,側身鬧市作壺公。
肩輿軋軋傍湖弦,貪愛春光在客先。山色忽開心里景,湖波搖蕩鏡中天。梅花慣識林和靖,樽酒堪呼李謫仙。一勺山腰泉未試,迫人詩思滿云煙。
一覺揚州夢幾年,不堪回憶舊情緣。錦箏冷落輕塵鎖,細雨霏霏寒食天。
百年岐路死生分,垂白依然兩廣文。郢雪更誰能和我,吳山何處不宜君。還因浩蕩期春水,莫使虛無似楚云。解道海鷗能見忌,即今林鹿已成群。
蒼煙迷野色,林谷尚微分。暮雨已吹幔,層巖猶出云。晚風時斷續,落葉自繽紛。寂寞窮山里,何堪入夜聞。暮雨昏平遠,南山漸不分。濛濛連楚塞,細細濕行云。從宦成羈束,登危厭糾紛。何時疏竹里,還向舊山聞。
故人儻送別,停車一水東。去帆若不見,試望白云中。促膝今何在,銜杯誰復同。水夜看初月,江晚溯歸風。無因生羽翰,千里暫排空。
羈人易為感,久客難為悅。聞君中夜起,愛此林上月。素影流軒墀,清光對城闕。井上梧陰多,檐際露華結。在物忌太盈,處圓先慮缺。及此未圓時,冰壺坐自澈。珍簟已迎涼,紈扇將辭熱。輪滿即虧候,暑退成寒節。并起千恨端,彌傷萬里別。還寐復何如,佳期杳燕越。
處士年將六十齊,作亭偏愛屋之西。連床圖史孫勤讀,四壁棋琴客倦嬉。鵝鼻峰高松鶴唳,雞潭波靜水禽啼。向來翠竹江村路,弄月吟風醉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