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葛謠辰陽道中作
采葛荒山中,泥深葛根短。茅茨四子母,我腹詎得滿。
罷丞攝令印,窺我肉可臠。似聞府公慈,欲訴寧盡款。
采葛采葛春不雨,去年不雨食葛苦。食葛苦,命敢辭,只怕丞來葛了時。
采葛荒山中,泥深葛根短。茅茨四子母,我腹詎得滿。
罷丞攝令印,窺我肉可臠。似聞府公慈,欲訴寧盡款。
采葛采葛春不雨,去年不雨食葛苦。食葛苦,命敢辭,只怕丞來葛了時。
在荒山中采挖葛根,泥深難挖,挖到的葛根都很短。看到茅屋里住著母子四人,可這點葛根哪能讓我吃飽。卸任的縣丞暫代縣令之職,像盯著肥肉一樣盯著我。好像聽說府公很仁慈,可真想申訴又哪能把話說盡。春天采葛卻沒有下雨,去年沒雨吃葛根的日子就很苦。吃葛根苦啊,可這命我也不敢舍棄,只怕縣丞來的時候葛根都沒了。
詎:豈,怎。
罷丞:卸任的縣丞。攝:代理。
臠:切成小塊的肉,這里指把人當作可宰割的對象。
府公:指知府。
寧:豈,怎么。盡款:把話說盡。
此詩可能創作于一個旱災之年,百姓生活困苦,糧食短缺,只能以葛根為食。卸任縣丞代理縣令之職,趁機壓榨百姓。詩人在辰陽道中目睹了百姓的悲慘遭遇,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百姓在災年的困苦生活和官員的壓榨。其突出特點是寫實性強,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它為研究當時社會底層百姓的生活狀況提供了生動的資料。
柳臥波融碧,花飛日浴紅。小舟來去似游龍。我與此山居處一西東。沽酒村難覓,裁詩句未工。滿衣清影月初弓。雙槳輕于雙翼撥飄風。
仕路驅馳十載馀,一官名秩尚如初。銓曹留得唐資格,不但開元有圣書。
蓬壺仙子補天手,筆妙詩清萬世功。肯學黃家元祐腳,信知人厄匪天窮。
行年六十已中枯,雪映衰髯歲且除。一齒驟然離左輔,益憐大嚼遠庖廚。
曉云舒瑞。寒影初回長日至。羅襪新成。更有何人繼后塵。綺窗寒淺。盡道朝來添一線。秉燭須游。已減銅壺昨夜籌。
偶趁新涼理釣船,秋云映水色澄鮮。漁童解撒攔江網,剩得槎頭縮項鳊。
二年離別在西園,遠夢悠悠不可言。幾欲扁舟相過訪,君居畢竟近厓門。
詩翁曾住玉皇家,剛與梅花定等差。染上鞠衣宮樣淺,練裙縞帨覺無華。
盡室東行且未歸,臨行重自鎖門扉。為語畫梁雙燕子,春來秋去傍誰飛。
政胡塵滿野,問誰與、作堅城。有老子行年,平頭六十,無限聲名。向來試陳大略,便群兒、啁哳耳邊鳴。爭識規模先定,破羌終屬營平。吾心惟有忠誠。羞媚嫵,做逢迎。謂干戈鋒鏑,動關民命,此不宜輕。聽渠自分勇怯,奈何他、天理若持衡。只把從前不殺,也應換得長生。
丙御蕭蕭上翠微,故林泉石共光輝。曉猿夜鶴知無怨,得見山中宰相歸。武當宴席揮金罷,鄭圃聯章驛霧成。莫獨名山藏秘本,別須留副在華京。
屏開曉日瑞光重,處處亭臺面面峰。境靜戍樓聞畫角,江寒漁艇散萍蹤。雀橋烏巷流風遠,虎鋸龍盤王氣鐘。圣壽與天無盡藏,漫言仙露在喬松。
谷風寒不栗,山日多所欣。泉聲遠近別,深淺綠畦分。燕歸尋先巢,去雁不成群。大小農事忙,誰與觀斯晨。好事悅予懷,閑情慚昔人。自知景物同,老興聊云云。莫言世如幻,幻中良有真。澄江搖古木,怪石羂春云。
天中將屆候,萬綠翳林坰。潮涌江光白,云含野色青。中流看鼓柁,客子到揚舲。藝苑憐才富,汪波慕德馨。相懷懸嶺樹,乍合似風萍。弭棹隨鷗侶,維舟伴鶴汀。垂楊煙裊裊,深竹雨冥冥。客思偏多感,行蹤喜暫停。為郎淹粉署,念舊叩柴扃。未許即同醉,依然尚獨醒。中郎能倒屣,鄙吝切儀刑。
愛爾辟疆園,相遇有綠尊。能文詞伯子,好武衛家孫。旭日初鳴雁,夭桃正爛門。翩翩秦士會,佳詠述新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