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贊 其二
放布袋而立,攜布袋而去。
他日下生來,別道一轉語。
補處之尊,弄真像假。
拋卻內宮,來使奉化。
回觀時髑髏眼睛瀝未盡,緊靠處布袋骨董放不下。
放得下,未必遭人強描畫。
放布袋而立,攜布袋而去。
他日下生來,別道一轉語。
補處之尊,弄真像假。
拋卻內宮,來使奉化。
回觀時髑髏眼睛瀝未盡,緊靠處布袋骨董放不下。
放得下,未必遭人強描畫。
放下布袋站立著,攜帶著布袋離去。將來下生到世間,會另有一番說法。作為補處之尊,把真當作假來戲弄。舍棄了內宮的尊榮,來到奉化之地。回頭看時那髑髏的眼睛淚水還沒流盡,緊緊靠著時布袋里的舊物還放不下。要是能放下,未必會遭人強行描繪。
補處之尊:指彌勒菩薩,彌勒菩薩是未來佛,處于補處之位。
弄真像假:把真實的當作虛假的來對待。
內宮:指彌勒菩薩在兜率天的宮殿。
奉化:地名,布袋和尚曾在奉化活動。
髑髏:骷髏,這里有象征虛幻之意。
骨董:即古董,這里指一些世俗的東西。
布袋和尚是五代時明州奉化人,號長汀子,他常背一布袋,四處化緣,言行不拘常規,富有禪機。此贊可能是后人在對布袋和尚的事跡和精神進行感悟后創作,旨在進一步闡釋布袋和尚所代表的禪意和超脫精神。
這首贊以布袋和尚的形象和事跡為基礎,探討了超脫世俗、放下執著的主題。它體現了禪宗思想中對空性和無執的追求,在禪宗文學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助于后人理解禪宗的精神內涵。
中年莫說青年樂。當時酒味如今薄。獨上赤欄橋。湘靈休見招。迢迢河幾曲。莽莽來星宿。花謝去年枝。思歸何處歸。
老來憂患易凄涼,說到悲秋更斷腸。世事不堪逢九九,休言今日是重陽。
澤門之皙。實興我役。邑中之黔。實尉我心。
吹霜打雪北風號,慘裂肌骨息不屬。老人一夜臥且僵,少待將無幼壯續。
萱草花,何裊裊。春風入堂背,游子在遠道。白頭慈親相對看,日暮還成被花惱。花未落,子登堂,白頭一笑千憂忘。
野宿風號半毀形,眼看墳草六回生。當時至行真難再,合上清朝太史銘。
良夜誰移閬苑葩。寒香千樹影橫斜。知音人隔碧窗紗。客夢塵心凝愈淡,玉眸星靨冷偏佳。愿為梅蕊伴高華。
寂寂閒庭靜,離離春草生。朱簾白日永,空復落花情。
酴醾壓架雪成堆,一日須看一百回。滿袖清香渾不記,卻憐蜂蝶趁人來。
壽詩且止。設席肆筵誰助喜。抹月批風。先向天廚號令通。滿卮天酒。上與天田同日壽。其應維何。壽及天民性命多。
道本無言,強求強索。與憑詩曲強分解。無初模樣體真常,隨機應物元纖礙。出入縱橫,往來自在。目前一段光明快。君還言下敢承當,不移一腳超三界。
狂風卷茅屋,遙見溪上山。人生有遇合,離別何足嘆。黃鵠將西歸,臨水振羽翰。我有雙明珠,置之青云端。朝朝復暮暮,照君千里還。
密密綿綿滿草堂,不容紅日下滄浪。卻因風掃沾泥土,燕子銜來上畫梁。
前月中旬得素書,書中問我近何如。浮沈漸與鄉鄰狎,貧病多令故舊疏。杖外飛花春水慢,樽前啼鳥午窗虛。詩成昨夜空愁絕,夢到君家水竹居。
湘水淇園路自賒,一枝今出紫陽家。歲寒永保青青節,相映蟠桃海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