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幼南比部任揚州教授六年矣,一氈坐冷,雞肋難歸,今春寄詩述其近況,因答三律代簡 其三
彩霞飛盡剩孤云,魯殿靈光只有君。
苜蓿齋廚懷舊友,莼鱸風味怨離群。
一春陰雨連天暗,三月寒衣待日曛。
菜麥已傷薪米貴,故鄉風景報于君。
彩霞飛盡剩孤云,魯殿靈光只有君。
苜蓿齋廚懷舊友,莼鱸風味怨離群。
一春陰雨連天暗,三月寒衣待日曛。
菜麥已傷薪米貴,故鄉風景報于君。
彩霞消散后只剩下一片孤云,如同魯殿靈光般堅守的只有你。在簡陋的齋廚里懷念舊日朋友,因遠離家鄉而埋怨不能享受莼鱸之美。整個春天陰雨連綿,天色一直昏暗,到三月還穿著寒衣等待日落。菜麥受損,柴米價格昂貴,我把故鄉的這些情況告訴你。
魯殿靈光:漢代魯恭王所建的靈光殿,歷經戰亂而未毀,后用來比喻僅存的人或事物。
苜蓿齋廚:指清苦的生活。苜蓿是一種牧草,這里表示飲食簡單。
莼鱸風味:典出張翰因思念家鄉的莼菜羹、鱸魚膾而辭官歸鄉,后用來表示思鄉之情。
日曛:日落,黃昏。
潘幼南在揚州擔任教授六年,生活清苦,如同雞肋般難以抉擇去留。今春他寄詩講述近況,詩人于是作此詩回復。當時可能社會經濟不景氣,導致菜麥受損、薪米價格昂貴,詩人既關心友人,也為故鄉的情況擔憂。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同情和理解,以及對故鄉現狀的關注。其突出特點是通過意象和典故的運用,生動地展現出友人的處境和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之間的情誼和對社會生活的關注。
陡寒生翠幕。凍云垂,繽紛飛雪初落。縈風度池閣。裊馀妍,時趁舞腰纖弱。
江天漠漠。認殘梅、吹散畫角。正貂裘乍怯,黃昏院宇,入檐飄泊。
依約。銀河迢遞,種玉群仙,共驂鸞鶴。東君未覺。先春綻,萬花萼。
向尊前、已喜豐年呈瑞,人間何事最樂。擁笙歌、繡閣低帷,縱歡細酌。
風送丹楓卷地,霜干枯葦鳴溪。
獸爐重展向深閨。紅入麒麟方熾。
翠箔底垂銀蒜,羅幃小釘金泥。
笙歌送我玉東西。誰管搖花舞砌。
春尚淺。誰把玉英裁翦。盡道梅梢開未遍。卷簾花滿院。
樓上酒融歌暖。樓下水平煙遠。卻似涌金門外見。絮飛波影亂。
當年提筆上詞壇。琢瑯玕。涌波瀾。晁董聲名,一日滿人間。底事遠煩騏驥足,梅嶺外,硯臺邊。
元戎傾蓋有馀歡。酒杯寬。語離難。只恐江邊,明日起青翰。暫去平分風與月,迎細札,步金鑾。
幾騎漢旌回,喜動滿川花木。
遙睇清淮古岸,散離愁千斛。
煙籠沙嘴定連艘,鵲腳蘸波綠。
歸話隔年心事,秉夜闌銀燭。
飛蓋滿南園,想見八仙遙集。
幾樹海棠開遍,正新晴天色。
休辭一醉任扶還,衣上酒痕濕。
便恐歲華催去,聽秋蟲相泣。
摘索衣裳宮樣。生得臉兒福相。
容止忒精神,一似觀音形像。
歸向。歸向。見者擎拳合掌。
南土。賢銅虎。
黃木灣頭騰好語。
騎羊執穗神仙五。
拭目摩肩爭睹。
無雙治行今猶古。
嘉瑞流傳樂府。
翠葆搖新竹。正榴花、枝頭葉底,斗紅爭綠。誰在紗窗停針線,閑理竹西舊曲。又還是、蘭湯新浴。手弄合歡雙彩索,笑偎人、福壽低相祝。金鳳亸,艾花矗。
龍舟噀水飛相逐。記當年、懷沙舊恨,至今遺俗。雨過平蕪浮天闊,畫艗凌波盡簇。沸十里、笙歌聲續。好是蟾鉤隨歸棹,任歡呼、船重成頹玉。猶未忍,罩銀燭。
春已半。觸目此情無限。十二闌干閑倚遍。愁來天不管。
好是風和日暖。輸與鶯鶯燕燕。滿院落花簾不卷。斷腸芳草遠。
柳岸碧漪深,底事催人行色。無計曲留情話,只別愁如織。
小蠻樊素兩傾城,幾度醉狂客。明日扁舟西去,聽歌聲不得。
錦帳寒添,畫檐雀噪,凍云布野。望空際、瑤峰微吐,瓊花初綻,江山如畫。
裁冰剪水裝鴛瓦。杳旗亭路,依稀管弦臺榭。倚小樓佳興,一行珠簾不下。
隨縷板、歌聲閑暇。傍翠袖云鬟、憐艷冶。似佯醉、不奈嬌羞,濃歡旋學風雅。
相暝色、雙鸞舞罷。紅獸暖、春生金斝。但??飲,香霧卷、壺天不夜。
緹室群陰清曉散。灰動葭莩,漸覺微陽扇。日永繡工才一線。挈壺已報添銀箭。
六幕無塵開碧漢。非霧非煙,彷佛登臺見。梅萼飄香縈小宴。霞漿莫放琉璃淺。
風雨連朝夕。最驚心、春光晼晚,又過寒食。落盡一番新桃李,芳草南園似積。但燕子、歸來幽寂。況是單棲饒惆悵,盡無聊、有夢寒猶力。春意遠,恨虛擲。
東君自是人間客。暫時來、匆匆卻去,為誰留得。走馬插花當年事,池畹空馀舊跡。奈老去、流光堪惜。杳隔天涯人千里,念無憑、寄此長相憶。回首處,暮云碧。
漠漠江皋,迢迢驛路,天教為春傳信。
萬木叢邊,百花頭上,不管雪飛風緊。
尋交訪舊,惟翠竹、寒松相認。
不意牽絲動興,何心襯妝添暈。
孤標最甘冷落,不許蝶親蜂近。
直自從來潔白,個中清韻。
盡做重聞塞管,也何害、香銷粉痕盡。
待到和羹,才明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