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潘仲嚴八絕 春雪
天散琪花壓晚春,豈將災沴禍吾民。為嗔寶貨歸夷虜,故種人間萬頃銀。
冰柱垂檐雪滿山,今年寒食不勝寒。何門可曳長裾語,高臥從教刺墨漫。
天散琪花壓晚春,豈將災沴禍吾民。為嗔寶貨歸夷虜,故種人間萬頃銀。
冰柱垂檐雪滿山,今年寒食不勝寒。何門可曳長裾語,高臥從教刺墨漫。
上天飄散如美玉般的雪花覆蓋了晚春,哪里會是帶來災害禍及百姓呢。是因為惱怒財寶都歸了夷虜,所以在人間降下這萬頃銀雪。冰柱垂掛在屋檐,大雪堆滿山巒,今年寒食節格外寒冷。哪里有可以讓人拖著長衣去訴說的地方呢,我還是高臥家中任憑名帖字跡漫漶吧。
琪花:像美玉一樣的花,這里指雪花。
災沴(lì):災害。
嗔:惱怒。
夷虜:古代對少數民族的蔑稱,這里指當時北方的侵略者。
曳長裾:拖著長衣,指去拜見權貴。
刺:名帖。墨漫:字跡漫漶。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處于南宋時期,當時北方少數民族政權侵擾,南宋朝廷向其納貢,大量財寶外流,百姓生活困苦。詩人面對這樣的社會現實,心中充滿憤懣,借春雪之景抒發內心的情感。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侵略者掠奪財富的譴責和自身懷才不遇的悲憤。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將情感融入春雪之景中。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批判。
群魔散盡真何亂。萬事無縈絆。一點光同青玉案。纖塵不掛,永無障礙,得見虛空面。勸君早把塵情拚。下手速修轉頭晚。前有風波深不淺。神舟穩駕,云朋相伴,笑指蘆花岸。
道友三冬煉睡。煉做陳摶苗裔。咫尺過新春,晝夜須當加瑞。加瑞。加瑞。點點直教著地。
心頭遠惡常修善。自得真方便。至道夷然容易見。目前端正,是非休論,堪作長生伴。玄言悟徹無分辯。默默頤真內光現。保養神丹成九轉。化身空外,六銖天賜,換了如今面。
有欲難超老病,無情易變童顏。虛心實腹六神安。步步清涼彼岸。九載能除四相,十年決到三山。蓬壺閬苑恣游閑。免卻人間流轉。
初春遍芳甸,千里靄盈矚。美人摘新英,步步玩春綠。 所思杳何處,宛在吳江曲。可憐不得共芳菲, 日暮歸來淚滿衣。
十月二十一日,吾母太淑人生日也。今年九十,仰荷乾坤垂佑,賜以福壽康寧,愿益加景覆,令其耳目聰明,手足便順,五臟六腑,和氣流通,常獲平安之慶,子孫賢順,寸祿足以供甘旨也。 諸佛林中女壽星。千祥百福產心田。喜歸玉母初生地,滿勸麻姑不老泉。 吾夢佛,半千員。一年一佛護庭萱。數過九十從頭數,四百馀零一十年。
覓得個州兒,稍供彩戲。多謝天公為排備。一輪明月,醞作清廉滋味。傾入壽杯里,何妨醉。 我有祿書,呈母年萬計。八十三那里暨。便和兒算,恰一百四十地。這九千馀歲,長隨侍。
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若無所為者。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者,轍不與焉。雖然,車仆馬斃,而患亦不及轍,是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矣。
帝里風光別是天。花如錦繡柳如煙。還逢令節春三二,又慶慈闈歲八千。 斟壽斝,列長筵。子孫何以詠高年。各裒千首西湖什,一度生朝獻一篇。
彩結輕車五馬隨。傾城爭出看花枝。笙歌十里巖前去,燈火千門月下歸。 蓮炬引,老萊衣。蛾眉無數卷簾窺。誰知萬里逢燈夕,卻勝尋常三五時。
滿一望三時中(春三十日生),春景方明媚。又見蟠桃結子來,王母初筵啟。 無數桂林山,不盡漓江水。總入今朝祝壽杯,永保千千歲。
吾家二老。前有高平生癸卯。若到今辰。詎止榮華九十齡。 共惟伯母。九十新年還又五。五五相承。好看重逢乙巳春。
滿二望三時,春景方明媚。又見蟠桃結子來,王母初筵啟。無數桂林山,不盡漓江水。總入今朝祝壽杯,永保千千歲。
鳴呼!利害生于身,禮義根于心。伊此心喪于利害,而禮義以為虛也,故先生踽踽獨行斯世。而眾乃以為迂也。惟尚德者以為卓絕之行,而忠信者以為孚也;立義者以為不可犯,而達權者以為不可拘也。在吾先生,曾何有意?心與道合。泯然無際。無欲可以系羈兮,自克者知其難也;不立意以為言兮,知言者識其要也。德輶如毛,毛猶有倫;無聲無臭,夫何可親?鳴呼!先生之道,不可得而名也。伊言者反以為病兮,此心終不得而形也。惟泰山惟。以為高兮,日月以為明也;春風以為和兮,嚴霜以為清也。
在昔諸儒,各行其志;或得于數,或觀于禮;學者趣之。世濟其美。獨吾先生,淡乎無味;得味之真,死其乃已。
自某之見,七年于茲;含孕化育,以蕃以滋。天地其容我兮,父母其生之;君親其臨我兮,夫子其成之。欲報之心,何日忘之?先生有言,見于文字者有七分之心,繪于丹青者有七分之儀。七分之儀,固不可益;七分之心,猶或可推。而今而后,將筑室于伊、雒之濱,望先生之墓,以畢吾此生也。
鳴呼!夫子沒而微言絕,則固不可得而聞也。然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而百物生。惟與二三子,洗心去智,格物去意,期默契斯道,在先生為未亡也。鳴呼!二三子之志,不待物而后見;先生之行,不待誄而后徵;然而山頹梁壞,何以寄情?凄風一奠,敬祖于庭;百年之恨,并此以傾。
尹子曰:先生之葬,洛人畏人黨,無敢送者,故祭文惟張繹、范域、孟厚及焞四人。乙夜,有素衣白馬至者,視之,邵溥也,乃附名焉。蓋溥亦有所畏而薄暮出城,是以后。又按:語錄云:先生以易傳授門人曰:“只說得七分,學者更須自體究。“故祭文有七分之語云。
青春都尉最風流,二十功成便拜侯。 金距斗雞過上苑,玉鞭騎馬出長楸。 熏香荀令偏憐少,傅粉何郎不解愁。 日暮吹簫楊柳陌,路人遙指鳳凰樓。 方塘似鏡草芊芊,初月如鉤未上弦。 新開金埒看調馬,舊賜銅山許鑄錢。 楊柳入樓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鈿。 今朝都尉如相顧,原脫長裾學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