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聰洞
一竅虛靈異谷神,
達聰何事在紅塵。
人間莫道無聞處,
天聽從今自我民。
一竅虛靈異谷神,
達聰何事在紅塵。
人間莫道無聞處,
天聽從今自我民。
這一處空洞虛靈好似谷神一般神奇,聽聞世事為何要在這塵世之中。不要說人間有聽不到聲音的地方,上天的聽聞從今起就來自于百姓。
一竅:一個洞穴,這里指天聰洞。虛靈:空虛而靈妙。谷神:出自《道德經》“谷神不死,是謂玄牝”,指空虛變幻而能生萬物的“道”。
達聰:聽聞、了解世事。紅塵:指人間、俗世。
無聞處:聽不到聲音、消息的地方。
天聽:上天的聽聞。自我民:來自于百姓,體現了“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的思想。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此詩體現的“天聽自我民”思想源于古代民本思想。在古代社會,統治者的決策關乎百姓生死,一些有識之士希望統治者能重視民意,詩人或許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借天聰洞抒發對民本思想的推崇。
這首詩主旨在于宣揚民本思想,強調上天的聽聞來自百姓。其突出特點是將神秘的天聰洞與現實的民本理念相結合,以形象的方式表達深刻思想。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體現了古代文人對社會政治的思考。
天立三京鞏帝圖,濠梁千古漢枌榆。河山結秀猶龍氣,留守承恩重虎符。萬福威名聞草木,班超功業在羌胡。他年并入云臺畫,爭看貂蟬映美須。
山不人煙水不橋,溪聲浩浩雨蕭蕭。何須雙鷺相溫暖,鷺過還教轉寂寥。
閒居賦就鶴書徵,結屋蒼岑第幾層。松酒山中何日熟,竹樓雨后共誰登。忘形定有漁樵侶,淡況應如云水僧。屋角梅花無恙否,客來想已送迎能。
彩箋吟遍惜春詩,花隱紗窗見月遲。欲問海棠持畫燭,自嗟不是少年時。
軟紅塵里換青衫,彈鋏歌殘策去驂。不用臨岐重惆悵,落花迎棹過江南。筆翰超然松雪仙,丹青已矣霅溪箋。高齋應有橫經暇,品畫臨書亦自賢。
樓頭夕照樓頭影,重水重山難數定。人間路有萬千條,只去郵房詢遠信。為誰憔悴添新病,誰為春風吹舊鬢?游絲斷藕不能揮,越是天涯心越近。
番陽東下萬山圍,魁閣崢嶸面翠微。云接大荒回古色,波涵落木動晴暉。宦情靜與游魚逝,詩思長隨夕鳥飛。久待倚闌成獨酌,癡兒了事各須歸。
舉世皆宗李杜詩,不知李杜更宗誰。能探風雅無窮意,始是乾坤絕妙詞。
飯罷扣松關,襟懷分外寬。凍云深擁寺,寒瀨淺鳴灘。苔剝碑文字,香縈古篆盤。尋春難著句,為怕起愁端。雪意猶商略,溪云半有無。短莎眠野犢,枯樹點寒烏。牢落詩仍在,蕭條歲已徂。過門人挽住,相倩寫桃符。
駿馬何當出,金高郭隗臺。云中春酒熟,書后故人來。白首文章事,青云王伯才。誰為一知己,念子正悠哉。
我住江之南,君住江之北。盈盈一水間,褰裳遂可及。嗟予山中猿,十年不一出。豈謂儻然來,有人江畔立。執手交言笑,杯盞共沉溺。似覺百古人,紛來立杯側。佳人況綠鬢,娟娟共游歷。黃鶴崔云天,龜蛇媚顏色。觀汝青春行,憶我少年日。時日流如奔,不見予三十。相逢與青春,古來兩難得。作詩置汝懷,彼此共珍惜。
極目浮云與逝波,百年哀樂盡經過。交疏紙上寒暄少,名在人間毀譽多。衰鬢晚秋臨白草,歸心長路阻黃河。自知身隱誠難事,因笑徉狂作楚歌。
錦鳧一夕識秋來,爭逐潮回了不猜。挾彈有人窺陌上,護防無計我生哀。
澤國無官寄老□,淮方有客借寒驢。早知到死難干祿,何用平生苦讀書。
挾纊非真纊,分衣是假衣。從今貔武士,不憚戍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