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張民朝謁建隆寺二次用寫望試筆韻 其一
荒臺殘壘舊名邦,曾說王師此受降。
西漢衣冠拜原廟,五天龍象護經窗。
蜀岡井味人猶品,隋帝宮基闕尚雙。
自古興亡不須問,風鈴閑聽響幡幢。
荒臺殘壘舊名邦,曾說王師此受降。
西漢衣冠拜原廟,五天龍象護經窗。
蜀岡井味人猶品,隋帝宮基闕尚雙。
自古興亡不須問,風鈴閑聽響幡幢。
荒棄的高臺、殘破的營壘所在之地,曾是有名的城邦,傳說王師曾在此接受敵軍投降。如今人們身著西漢樣式的衣冠拜謁原廟,寺廟里的佛像如五天的龍象守護著經窗。蜀岡井水的滋味人們仍在品評,隋帝宮殿的基址上雙闕依舊。自古以來興亡之事不必追問,且悠閑地聽著風鈴在幡幢間作響。
荒臺殘壘:荒廢的高臺和殘破的堡壘,指舊地遺跡。
名邦:有名的城邦。
王師:帝王的軍隊。
西漢衣冠:借指人們的穿著服飾,有復古之意。原廟:指在正廟之外另立的宗廟。
五天龍象:五天指古印度,龍象比喻寺廟里的佛像。
蜀岡:地名。
隋帝宮基:隋朝皇帝宮殿的基址。闕:宮殿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
幡幢:佛寺中的幡旗與經幢。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當時可能社會處于相對穩定的時期,詩人在游覽建隆寺等歷史遺跡時,有感于歷史的興衰變遷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歷史興亡。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通過描繪歷史遺跡展現滄桑之感。在文學史上雖不屬經典名篇,但也體現了詩人對歷史的思考和感悟。
鑿沼因方類介圭,雨馀泉石轉增輝。排空恨乏乘風術,去傍滄浪濯我衣。
三年走吳越,踏遍千重山。朝隨白云去,暮與棲鴉還。翩如得木狖,飛步誰能攀。一為符竹累,坐老敲榜間。此行亦何事,聊散腰腳頑。浩蕩城西南,亂山如玦環。山下野人家,桑柘雜榛菅。歲晏風日暖,人牛相對閑。薄雪不蓋土,麥苗稀可刪。愿君發豪句,嘲詼破天慳。
鶯粉分奩艷有光,天工巧制殿春陽。霞繒襞積云千疊,寶盝凝脂蜜半香。并蒂當階盤綬帶,金苞向日剖珠囊。詩人莫詠揚州紫,便與花王可頡頏。
端正九秋月,今夜始生明。揚輝毓秀,飄然海上跨長鯨。認得靈均初度,直用望舒為御,重耀紫樞庭。何事乘槎使,尚藉執圭卿。合東西,瞻使節,鏡中行。騰騰漸漸,繞枝烏鵲不須驚。太白擒胡了未,即墨降城安否,玉斧仗修成。圓卻山河影,搗藥兔長生。
千里論詩半語無,出門濠上子知魚。寒潭潦盡水歸壑,落日山明人荷鋤。
葉間重露猶滴,林表寒煙未開。想見沅湘江上,月明環佩歸來。
東風窮巷只埃塵,誰見城南萬朵新。不問主人聊一飲,為攜佳客送馀春。比君意氣三年老,貸我疏狂一味真。醉里尚能馳馬去,看君倒著接?巾。
說法靈巖席未寒,重來拈出祖師禪。入門一喝真奇特,不似回頭面壁看。
白沙翠竹凈無塵,歲晚棲遲寂寞濱。小艇系門輕似葉,鮮鱗出水白如銀。兒童笑語能留客,鷗鷺分飛不避人。我亦未除山水癖,載書愿結米家鄰。
長相思,久離別,單于臺上秋草歇。玉帳寒,朱旗折,三年灞陵夢,萬古陰山雪。邊笳日暮起塞門,流水無聲隴云咽。長相思,久離別。
雙桂亭亭傍竹齋,窗前會見紫花開。它時釀入椒漿后,香逐和羹滿座來。
六十年間,文壇回首,戰斗歷程。記黃河咆哮,高歌反帝,大江洶涌,慷慨揚舲。南國紅花,西山楓葉,盡是前驅血染成。頭顱在,為追求真理,不惜犧牲。今朝重會群英,看萬里秋空喜氣凝。有沙場慣歷,延安老將,義旗高舉,四五新兵。歷史無情,人生有限,莫負蔥蘢雙鬢青。為四化,愿同心同德,躍馬長征。
一自銅仙入洛來,天開草昧幾云雷。千年晉水飛龍起,午后周宮控鶴回。山下玉環啼粉面,嶺南金鏡憶良才。繡袍華帽開金統,真信人間有劫灰。
放日輕霞破曉陰,北窗徙倚聽龍吟。光搖翡翠蓬山遠,浪擁玻瓈貝闕深。
崖壁開張半幅慳,權名人見若為顏。那知別有真丘壑,不在區區紙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