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清溪泛舟
北風才歇棹歌長,獨泛清溪夜渺茫。
數酌自堪當月色,孤舟誰信有韶光。
總諳燈火狂游地,不道兒童戲劇場。
忽憶去年還此夕,枕屏鼙鼓過江鄉。
北風才歇棹歌長,獨泛清溪夜渺茫。
數酌自堪當月色,孤舟誰信有韶光。
總諳燈火狂游地,不道兒童戲劇場。
忽憶去年還此夕,枕屏鼙鼓過江鄉。
北風剛停,船槳劃動,歌聲悠長,我獨自在夜色迷茫的清溪上泛舟。喝上幾杯酒,這月色就足以相配,有誰會相信我這孤舟之上也有美好時光。我熟知那些燈火輝煌、人們縱情游樂的地方,卻沒想到這里成了孩子們嬉戲的場所。忽然回憶起去年的這個夜晚,我在枕屏旁聽著鼙鼓之聲,漂泊過江鄉。
棹歌:船歌。
數酌:幾杯酒。
韶光:美好的時光。
諳:熟悉。
不道:沒想到。
鼙鼓:古代軍中所用的小鼓,此處泛指鼓聲。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能推測是在元夕之夜,詩人獨自泛舟清溪。當時社會可能有元夕熱鬧游樂的習俗,詩人或許因個人經歷,在熱鬧氛圍中感到孤寂,回憶起過往經歷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借元夕夜泛舟抒發孤寂與感慨。其特點是通過今昔對比和場景對比,細膩展現情感。在文學上雖未產生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獨特的情感體驗。
天寵雖隆歸興濃,耆英會里得從容。懸知一點丹心在,清夢還飛到九重。
紫檀紅蠟夜頻添,萬歲聲中樂未厭。華月正當云母障,微風莫動水精簾。
上陵亦誠美,下津以尚羊。問客從何來,自言水中央。芰荷為君衣,芙蓉為君裳。木蘭為君佩,江蘺間杜蘅。銅池之芝以九莖,光華燭天披金英。鳳凰之集,乍開乍合,蜚覽上林,曾不知日月明。赤翅之鴻,翁雜相隨。白雁何蔚蔚,云為車,風為馬。游閶闔,守謁者。五色露,何泥泥。乃在仙人金掌中,凝如膏,美如飴。愿奉我主飲,延年萬歲期。
濁世公子何翩翩,風流丘壑妙當年。無端卻被鄰娃惱,不廢嘯歌猶自賢。小齋松雪對青山,波上閒鷗自往還。文采風流今不見,空馀粉墨落人間。
江東有天冠,山翠郁嵯峨。浮嵐衍縣郭,鳥啼若笙歌。古來有真人,學仙云巖阿。丹成脫之去,晞發臨咸池。年深化為石,石色切星河。至今剛風吹,梁柱不偏頗。羽人室其下,厭見頂婆娑。朝陽夏影縮,秋月夜陰多。吾欲敕五丁,掇之超滄波。東掛扶桑枝,此心諒匪他。宏彼日月光,不可將如何?天寒歲又晏,云露滴煙蘿。
方塘菡萏高,繁艷相照耀。幽人夜眠起,忽疑野中燒。曉尋不知休,白石岸亦峭。
曉色凄迷客夢長,賈胡留滯更他鄉。自隨匹馬家千里,眼見故人天一方。霜落駝裘朝著帽,雨來山驛夜分床。與君相別無多日,已聽鳴鴻欲斷腸。
六出花飛繼菊花,明年春色已催芽。呼童剖竹成冰橇,一路風馳訪眾葩。
金陵萬事日非故,溪上猶存邀笛步。高柳遙分白下門,斜陽照見桃葉渡。溪上閣中人邈然,卜居城市地如偏。不知豪貴日歌管,一縷爐香生紫煙。金陵自昔繁華地,六代興衰等嬉戲。偶然三弄據胡床,乃使風流滿人世。風流人去四山青,一盞宜春任醉醒。新聲代變古聲遠,縱有桓伊誰復聽。
柳城平若砥,三面水瀠回。百雉威南服,千秋謫上才。刺天霜鍔簇,拔地玉屏開。踽踽愚溪叟,當年浪自哀。
誠心公道宜開布,愚婦愚夫更有知。遇事當從彝理聽,操心應比孽臣危。海翁易慮鷗飛去,盧老忘機虎臥隨。共說此君曾學道,是中滋味愿深思。
秋士涼帷惜并肩,美人邢尹復相憐。芙蓉水殿看鄰舍,榆影螢燈照立眠。仙井汲云閒洗藥,溪香流袂晚侵煙。年來知己差堪足,寫葉何心與客傳。
脫盡龍兒錦繡衣,一枝變化作千絲。泠然不受人間暑,誰道清風有歇時。老龍飛去葛家陂,尚有龍兒戲錦衣。只恐世塵吹不盡,世塵吹盡聽龍歸。
玉盤捧出冰天暮,霜雪■然江海路。官船面面啟篷窗,撐入溪瀧最深處。梯空我欲招素娥,廣寒孤眠奈愁何。吳剛斫桂頗驚恐,仰天卻愛清光多。四海一家異風土,王事不辭行役苦。桁楊讞決鏡同明,棨戟森嚴趨閫府。盛時樂育如成康,仁恩葉律歌清揚。桴鼓不驚刁斗靜,燕樂何愁秋夜長。鮫川仙人富詞藻,詩酒情娛散襟抱。舊時曾上虎蹲山,笙簫曲奏人間好。月光如晝夜如年,天涯廓落心茫然。愿騎鸞鶴竟歸去,罡風浩氣天清寒。豈不見蓬萊瀛洲東海堧,瓊琚玉佩多飛仙。
魏公承詔祀恒山,更遣仙官列從班。六月函香天上去,三秋乘傳北邊還。笙簫度月金童遠,幢節飄空紫鳳閒。聞有清詩三百首,不將一字落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