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散木韻 其四
山居饒水石,消得一生忙。
夜雨沉丹灶,秋花蔽井床。
古苔煩樹癭,乾牘老魚香。
夢里匡山路,斜帆指漢陽。
山居饒水石,消得一生忙。
夜雨沉丹灶,秋花蔽井床。
古苔煩樹癭,乾牘老魚香。
夢里匡山路,斜帆指漢陽。
居住在山中,有豐富的山水石頭,足以讓人忙碌一生。夜晚的雨浸濕了煉丹的爐灶,秋天的花遮住了井欄。古老的苔蘚纏繞著樹瘤,干燥的書簡散發著陳舊的魚香味。在夢里踏上了去廬山的路,船帆斜指漢陽方向。
饒:豐富、多。
消得:值得、能夠。
丹灶:煉丹的爐灶。
井床:井欄。
樹癭:樹木因受到真菌或害蟲的刺激而形成的瘤狀物。
乾牘:干燥的書簡。
匡山:即廬山。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應處于山居生活中,可能是厭倦了塵世喧囂,在山居的寧靜中尋找心靈的歸宿,從而創作此詩表達對山居生活的感悟。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山居生活,突出特點是營造出清幽意境,以景寄情。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對閑適生活的追求,體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與寧靜生活的向往。
侍者何須召二空,一元調伏自知風。軒然棟宇翚飛處,何似當年茅竹中。
野老聲高似典兵,南音說古半山亭。百年人與千年樹,坐得春風耐得刑。
不知時已到中元,父老寒暄偶為言。一雨增涼秋颯颯,三邊馀霧日昏昏。世逢多難忘憐鬼,人去長征未祭墦。麥飯如金爭妒汝,哀鴻凄切哭遼渾。
藉甚參軍鮑照賢,攜書遙赴秣陵船。清江桃葉懷人夜,淥水蓮花作吏年。大府旌旗朝宴合,高門袍笏晝游旋。崢嶸鳷鵲金波麗,賦就先從洛下傳。
秦箏一何哀,中有凄涼音。累累孤臣操,咽咽嫠婦吟。晨霜為之寒,浮云為之陰。聽罷復三嘆,不覺淚沾襟。披衣步庭皋,嘉樹鳴暑禽。嗒然吾喪我,情與海水深。
天子臨江渡六軍,長江無浪天無云。笑殺當年魏文帝,武夫空復有千群。
迎春寒色愈嚴凝,小閣爐殘冷欲冰。寂寞黃昏愁吊影,雪窗怕上短檠燈。浮云著眼不留蹤,獨與梅花共過冬。淡月故移疏影去,斷魂誰杵暮山鐘。
轅門遺愛滿幽燕,不見胡塵十六年。誰把旌麾移嶺表,黃童白叟哭天邊。
微云澹清夕,置酒臨高臺。逍遙斂巾幘,既酌仍停杯。呼童滅華燭,以待明月來。始望東南端,復集西北階。須臾見光彩,流影漸裴回。徘徊欲起舞,傾我尊與罍。圓光皎中天,大地無纖埃。俯視曲水湄,謾觀波縈回。零露時已盈,桂樹先秋開。城上有警柝,廣庭多古槐。東家嫠婦泣,西家弦管催。時固有如此,我獨何悠哉。長歌達明曙,樂此平生懷。
王子喬,騎龍跨鶴干云霄。騎龍跨鶴干云霄,下游來,王子喬。玉為衣,羽為裳,蓬萊洞見金銀光。廣城為介紹,吹笙引見軒轅皇。吭節七十二城中,下視塵界三千霜。稽首圣人前致詞,侑以紫芝薦瓊卮,我主萬年壽無期。
卜宅近溪西,云煙咫尺迷。晝眠同野鶴,晨起候林雞。舊種松三徑,春栽菊滿畦。來禽與青李,囊致不封題。
相國移家江水湄,金山望幸已多時。太平金鏡無由進,愿得回鑾一顧之。
英雄割據老漁師,習氣難忘鑿此池。尚想興酣高會處,投身下取酒杯時。
萬里安危一線牽,幾回憂國語悲歡。微言亦達中南海,不是侍郎以上官。
靜夜胡床拂斗牛,天街涼月涌青虬。銀窺帝釋三千界,玉倚仙人十二樓。墜露迥沾長樂夢,飛云旋逐廣陵游。淋漓桂醑黃封在,一洗都門萬斛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