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孝臣從堡中來訪四首 其二
祇因舞彩換袈裟,
曾見圓通老作家。
寒雪一瓢應羨我,
何時重馭白牛車。
祇因舞彩換袈裟,
曾見圓通老作家。
寒雪一瓢應羨我,
何時重馭白牛車。
只因從侍奉雙親的生活轉變為出家修行,曾見過圓通這位修行高深的人。寒雪中手持一瓢的生活應該會讓他羨慕我,不知道他何時能再次駕馭白牛車來訪。
舞彩:指老萊子彩衣娛親,這里代指侍奉雙親的生活。
袈裟:僧人所穿法衣,代指出家。
圓通:可能是一位高僧。老作家:指修行高深、造詣非凡的人。
一瓢:出自《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形容生活清苦。
白牛車:在佛教中,白牛車是一種象征,這里可能指友人來訪的交通工具。
由于信息有限,難以明確具體創作背景。推測詩人可能經歷了從世俗生活到出家修行的轉變,在修行過程中思念友人,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圍繞詩人出家后的生活和對友人的思念。其特點是意象運用巧妙,情感表達含蓄。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文人出家后的心境和情感。
可惜邯鄲夢未成,數聞僧舍木魚聲。寒雞有意催人起,早解孤舟曉月行。
晦公詞翰妙天下,可見元無一點塵。為問爭珠誰得者,須還趯倒凈瓶人。
東阡在何許,寒食江頭路。哀哉魏城君,宿草荒新墓。
池塘過雨,有許多蛙黽,為誰彊聒。乍寂還喧如聚訟,覼縷宮商爭發。嘔啞蠻歌,兜離鞮唱,頰齒相敲龁。可人幽夢,驚回天水空闊。最好白石清泉,被渠翻倒,作蹄涔丘垤。蚯蚓螻蛄無智識,相趁草根嘈囋。坐井持頤,當車怒目,幾欲吞明月。子陽安在,至今莫辨優劣。
河水沄沄流不已,溯流牽船魚貫尾。怒風卷地漲黃塵,白日茫迷霧云起。前船纜影百丈微,號呼并力行如飛。后船纜斷勢一失,汗身滿足不相及。須臾十里回天風,舉檣撇柁懸高篷。誰知日暮泊處所,成功卻與前船同。篙師接語告勞苦,仆從亦復譏途窮。持樽傲坐且引醉,悲喜豈足關吾躬。君不見何獨人生行與止,請君萬事推此理。
海水朝天白,宮云捧日紅。衣冠四方極,正朔九夷通。矢射狼星北,旗迎太乙東。側聞南渡意,暫與去邠同。
危坐高齋夕,東來喜友生。空庭疏雨后,四壁亂蛩鳴。燭至瓶花落,秋涼架藥輕。西頭動刀尺,澹月上檐楹。
西來幾被雪霜埋,鴻雁嗷嗷莫強猜。今朝始踏商山路,高視浮云任去來。
莽莽平沙路,登臨更一奇。河流消楚漢,碑石記淳熙。鼓角因風迥,帆檣侯月遲。此中留憩者,半為問津疲。
祝壽祝壽。筵開錦繡。拈起香來玉也似手。拈起盞來金也似酒。祝壽祝壽。命比乾坤久。長壽長壽。松椿自此碧森森底茂。烏兔從他汨轆轆底走。長壽長壽。
匆匆金犢車,上路正天曉。不恨歡來遲,但恨歡去早。
負弩蹲軀隱薜蘿,鶴媒前導舞婆娑。鳧鹥只合高飛去,同類應知誤汝多。
榮縣趙御史,告哀喪其兄。弟兄過七十,相愛猶孩嬰。此世真惡世,此事嗟誰能?憶昔光緒中,天地多青蠅。御史立朝端,轟轟有直聲。文字絕雄麗,才華極飛騰。公卿徒側目,親貴誰敢攖?府君方力農,所居近縣城。安知御史貴,惟念手足情。食貧久習苦,五十衣不繒。亡何世翻覆,山河隨傾崩。御史能自歸,殊非衣錦榮。解衣衣吾弟,推食食同生。吾弟乃貴人,豈逐惡子行。吾弟乃賢人,豈避群盜憎。世途從萬變,元氣留家庭。御史懷才雄,無用久見輕。一讀告哀辭,使我涕泗零。喪恥而趨時,知免賴神明。守死幸自信,白日非幽冥。
待月灤水上,天寒月無魄。重云委城隅,秋色連徑白。北鄰有嫠婦,南鄰足愁客。昏燈照夢魂,風雨滿沙磧。
老兔酣眠一夜霜,妖蟆健啖未渠央。人間今欠玉川子,生語聱牙滿世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