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戈居士
六祖當年不識丁,
金剛一句便回程。
而今一卷從頭誦,
猶自深更愛聽經。
六祖當年不識丁,
金剛一句便回程。
而今一卷從頭誦,
猶自深更愛聽經。
六祖慧能當年不識字,聽到一句《金剛經》便有所悟踏上歸程。如今有人從頭誦讀一卷經文,還到深夜都喜愛聽經。
六祖:指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傳說他目不識丁。
金剛:指《金剛經》。
回程:據記載,慧能聽客誦《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豁然開悟,于是決定去黃梅求法。
深更:深夜。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當時佛教禪宗發展,不同人對佛法的修行方式和理解程度有差異。詩人可能有感于六祖慧能頓悟佛法的傳奇,以及身邊人學佛的不同表現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探討學佛的方式與境界。其特點是借六祖故事對比當下,引發思考。在文學上以淺白語言蘊含佛理,體現了禪詩的特色。
空山中宵陰,微冷先枕席。
回風起清曙,萬象萋已碧。
落落出岫云,渾渾倚天石。
日假何道行,雨含長江白。
連檣荊州船,有士荷矛戟。
南防草鎮慘,霑濕赴遠役。
群盜下辟山,總戎備強敵。
水深云光廓,鳴櫓各有適。
漁艇息悠悠,夷歌負樵客。
留滯一老翁,書時記朝夕。
不愛入州府,畏人嫌我真。及乎歸茅宇,旁舍未曾嗔。
老病忌拘束,應接喪精神。江邨意自放,林木心所欣。
秋耕屬地濕,山雨近甚勻。冬菁飯之半,牛力晚來新。
深耕種數畝,未甚后四鄰。嘉蔬既不一,名數頗具陳。
荊巫非苦寒,采擷接青春。飛來兩白鶴,暮啄泥中芹。
雄者左翮垂,損傷已露筋。一步再流血,尚經矰繳勤。
三步六號叫,志屈悲哀頻。鸞皇不相待,側頸訴高旻。
杖藜俯沙渚,為汝鼻酸辛。
元年建巳月,郎有焦校書。
自夸足膂力,能騎生馬駒。
一朝被馬踏,唇裂版齒無。
壯心不肯已,欲得東擒胡。
漢主追韓信,蒼生起謝安。
吾徒自漂泊,世事各艱難。
逆旅招邀近,他鄉思緒寬。
不材甘朽質,高臥豈泥蟠。
竹里行廚洗玉盤,花邊立馬簇金鞍。
非關使者征求急,自識將軍禮數寬。
百年地辟柴門逈,五月江深草閣寒。
看弄漁舟移白日,老農何有罄交歡。
酒渴愛江清,余甘漱晚汀。
輭沙欹坐穩,冷石醉眠醒。
野膳隨行帳,華音發從伶。
數杯君不見,醉已遣沈冥。
志士惜妄動,知深難固辭。
如何久磨礪,但取不磷緇。
夙夜聽憂主,飛騰急濟時。
荊州過薛孟,為報欲論詩。
泛愛容霜發,留歡卜夜閑。
自吟詩送老,相勸酒開顏。
戎馬今何地,鄉園獨舊山。
江湖墮清月,酩酊任扶還。
叔父朱門貴,郎君玉樹高。
山居精典籍,文雅涉風騷。
江漢終吾老,云林得爾曹。
哀弦繞白雪,未與俗人操。
白鹽危嶠北,赤甲古城東。
平地一川穩,高山四面同。
煙霜凄野日,秔稻熟天風。
人事傷蓬轉,吾將守桂叢。
日臨公館靜,畫滿地圖雄。
劒閣星橋北,松州雪嶺東。
華夷山不斷,吳蜀水相通。
興與煙霞會,清樽幸不空。
錦江春色逐人來,巫峽清秋萬壑哀。
正憶往時嚴仆射,共迎中使望鄉臺。
主恩前后三持節,軍令分明數舉桮。
西蜀地形天下險,安危須仗出群材。
極樂三軍士,誰知百戰場。
無私齊綺饌,久坐密金章。
醉客霑鸚鵡,佳人指鳳皇。
幾時來翠節,特地引紅妝。
雪飛玉立盡清秋,不惜奇毛恣遠游。
在野只教心力破,千人何事網羅求。
一生自獵知無敵,百中爭能恥下鞲。
鵬礙九天須卻避,兔藏三穴莫深憂。
野屋流寒水,山籬帶薄云。
靜應連虎穴,喧已去人群。
筆架霑窗雨,書簽映隙曛。
蕭蕭千里足,個個五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