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門道中 其二
十度麥城道,三分漢壽侯。
蠻鄉耘土瘦,鬼俗見鴉愁。
烈跡窮諸夏,青山讓北丘。
毗尼稱弟子,葷血可能休。
十度麥城道,三分漢壽侯。
蠻鄉耘土瘦,鬼俗見鴉愁。
烈跡窮諸夏,青山讓北丘。
毗尼稱弟子,葷血可能休。
我十次路過麥城的道路,這里銘記著三分天下的漢壽亭侯關羽。這偏遠之地土地貧瘠,耕作艱難,當地有視烏鴉為不祥的習俗,見了烏鴉便發愁。關羽的壯烈事跡傳遍華夏,青山都仿佛遜色于他葬身的北丘。那些佛門弟子,能戒掉葷腥嗎?
十度:十次。麥城道:經過麥城的道路,麥城與關羽事跡相關。三分:指三國鼎立。漢壽侯:即關羽,被封漢壽亭侯。蠻鄉: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耘土瘦:土地貧瘠,不利于耕種。鬼俗:迷信的風俗。烈跡:壯烈的事跡。諸夏:指華夏大地。北丘:關羽死后葬于當陽西北,稱“漢壽亭侯墓”。毗尼:佛教戒律。弟子:指佛門弟子。葷血:指肉食。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是詩人在游歷荊門麥城一帶時,此地與關羽的事跡緊密相關,當地又有獨特風俗,詩人由此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此詩主旨在于緬懷關羽,關注當地民生與風俗,同時引發對佛門戒律的思考。其特點是將歷史、現實與宗教思考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不屬經典名作,但反映當時社會風貌與文人思想。
牛衣空對泣,無端處,淚浪涌成潮。判乞食風情,簫吹吳市,齊眉佳話,舂賃如橋。記當日,絲桐調綠綺,玉佩贈江皋。檢點歡場,漫嗤志短,商量往事,倍覺魂銷。長卿正蕭索,百斤誰買賦,刬地無聊。贏得封侯夢醒,枕畔迢迢。算菽水非甘,難承色笑,貂裘已敝,猶上征徭。最是茂陵秋雨,愁聽瀟瀟。
愛君談辯似懸河,更喜交情古意多。長使馬周貧作客,令人千古愧常何。
海上生人杰,才鐘天下奇。諫書光日月,聲價震華夷。孤介水如澈,寸忠山可移。公今騎鶴去,千載有馀師。
東華門外軟紅塵。不到水邊村。任是和羹傅鼎,爭如漉酒陶巾。三年浪走,有心遁世,無地棲身。何日團圞兒女,小窗燈火相親。
紅衣夜唱娑羅樹,云是西天好兒孫。吹螺日飲官法酒,笑渠騎馬傍人門。
花半拆,雨初晴。未卷珠簾,夢殘惆悵聞曉鶯。宿妝眉淺粉山橫。約鬟鸞鏡里,繡羅輕。
江頭日日春風起,柳花飛渡春江水。東吳客子問歸期,回首云山隔千里。昔來胄監知幾秋,鱸魚不動鄉關愁。五車萬卷恣搜索,聲譽早播金陵州。筮仕春官咸見許,每接夔龍趨步武。中原文獻久荒涼,復遣橫經施教雨。屠羊反肆未足多,敩學亦得重漸摩。乃知天造有深意,千古不用傷丘軻。
丑女來效顰,還家驚四鄰。壽陵失本步,笑殺邯鄲人。一曲斐然子,雕蟲喪天真。棘刺造沐猴,三年費精神。功成無所用,楚楚且華身。大雅思文王,頌聲久崩淪。安得郢中質,一揮成斧斤。
新樣巧翻騰,淡妝尤出俗。說與莫輕飛,壽陽眠正熟。
細風微月垂楊院。記年少、春愁一點。棲鶯未覺花梢顫。踏損殘紅幾片。長安共、日邊近遠。況老去,芳情漸減。屏山幾夜春寒淺。卻將因而夢見。
白日低兮春塘滿,紅華芳兮草芽短。菱結帶兮荇含絲,設遨游兮遵佳期。
花深紅。花淺紅。桃杏淺深花不同。年年吹暖風。鶯語中。燕語中。喚起碧窗春睡濃。日高花影重。
綠云梳罷,碧紗窗里,方自按箜篌。青衣報道,才郎到也,忙步上妝樓。酒沽?醁,杯傳鸚鵡,花下遞相酬。檀板輕敲,清歌未闋,月上簾鉤。
日將旦、陰曀潛消。天宇扇祥飆。邊陲靜謐,夜熄鳴刁。文教普旁昭。興太學、多士舒翹。奉宗祧。新廟榜宸毫。配侑享于郊。慈寧萬壽,四海仰東朝。男女正,中壺至桃夭。年屢稔,漕舟銜尾夥,高廩接楹饒。廟堂自有、擎天一柱,功比漢庭蕭。多少群工同德,俊乂旁招。吉祥諸福集,燮理四時調。三年郊見,六變奏咸韶。望云霄。降福與唐堯。
高軒玲瓏不受暑,半幅輕綃宿煙雨。白屋素壁生空明,似聞水聲繞庭宇。松髯拂天藤蔓垂,枯根瘦石相因依。寒濤不驚虎兕臥,嵐翠欲與蛟虬飛。空江悠悠一漁艇,渚白沙明萬魚掙。武陵桃花何處尋,落日微風片帆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