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去梁溪五年矣,甲申冬有事重游,追思往昔,不禁感慨系之,為賦游仙詩三章 其三
功修未到出山來,花雨繽紛掃不開。
諸葛也知多道氣,劉伶到底是仙才。
吹蕭應悔騎黃鶴,種玉于今付綠梅。
世味塵緣都悟澈,乘槎及早返蓬萊。
功修未到出山來,花雨繽紛掃不開。
諸葛也知多道氣,劉伶到底是仙才。
吹蕭應悔騎黃鶴,種玉于今付綠梅。
世味塵緣都悟澈,乘槎及早返蓬萊。
修行功夫還未到家就出山了,如繽紛花雨般的俗念難以掃除。諸葛亮也知曉其中超凡的道氣,劉伶終究是有仙才之人。吹著簫騎黃鶴飛升,如今想來應會后悔,種玉的事如今也只能托付給綠梅。世間的滋味和塵世的緣分都已徹底領悟,不如趁早乘木筏返回蓬萊仙境。
功修:修行的功夫。
花雨:佛教語,天雨各色香花,繽紛亂墜。這里比喻世俗的雜念。
諸葛: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智慧的象征。道氣:超凡脫俗的氣質。
劉伶:魏晉時期名士,竹林七賢之一,以嗜酒著稱,被認為有仙才。
吹蕭騎黃鶴:傳說仙人王子喬吹簫引鳳,后乘鶴飛升。
種玉:傳說楊伯雍種石得玉。這里代表某種理想或追求。
綠梅:可能象征著清幽、高潔的事物。
世味塵緣:世間的滋味和塵世的緣分。
乘槎:乘坐木筏,傳說有人乘槎到天河。蓬萊:傳說中的仙山。
作者時隔五年重游梁溪,追思往昔,有感而發。甲申年可能處于特定的社會環境中,作者在經歷了五年的世事變遷后,對自己的人生經歷有所反思,可能在塵世中遭遇了一些不如意,從而產生了對修行、對超脫塵世的思考,于是創作了這組游仙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塵世的厭倦和對超凡境界的向往。其特點是用典豐富,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影響,但反映了作者特定時期的心境和思想,有一定的個人情感表達價值。
湘山高,湘水深,樹淼淼,湘猿吟。日將莫,翠霧丹霞滿芳渚。碧草凄迷南浦春,紫蘿搖動東風雨。龐眉野客來何所,袖拂輕飆過孤嶼。埽苔坐讀黃老書,展卷之間會此千古之奇趣。九嶷飛翠空中來,路繞蒼江獨歸去。云漫漫,煙水寒,日慘慘,江雪殘。浩蕩孤懷渺天末,佩環飛上青云端。云白山青互吞吐,蒼茫隔斷來時路。古人已逝等埃塵,招魂不歸正愁予。空留糟粕在人間,地老天荒竟何補。何時掛帆直上海之涯,為看湘中老人讀書處。
亭亭月初高,河漢坐可搴。病馀久制酒,灝氣兩爭先。振衣萬里風,歸袖何時翩。懷哉故山友,共此今夕圓。離離云飛鴻,何意影沈川。觀心要知是,出處直悠然。
金屋煌煌麗九天,朝歌夜舞艷神仙。尋常只道西湖好,不識淮南是極邊。
茫茫天造間,高岸尚為谷。百川日東流,勢閱人代速。
綠陰回首代紅英,客舍流光只可驚。病起偶寬書簿債,獨將尊酒向誰傾。
官舍延星使,燈前數舉觴。何當添夜漏,聊復駐春光。鴻雁北來盡,關山西去長。贈君有芳草,歲晏莫相忘。
若有人兮,呼之欲出,宛轉聲情都肖。搯到音波,絕技西來巧。開銀鑰融蠟盤圓,接玉管旋螺針小。感江南舊識龜年,也同向。曲中老。閑庭里,廣場邊,并絲與竹肉,分明兼到。休黏粉汗,怕紅腔變了。許遙聽不許圍看,莫再憶京華風調。待歌殘啞樂,同班巾箱貯好。
長江渺渺片帆開,一曲離歌落照催。挾妓每過桃葉渡,尋僧重上雨花臺。芙蓉古岸猶堪采,禾黍遺宮盡可哀。不必登高頻吊古,六朝王氣已成灰。
乞得東風一杖藜,尋花覓徑忽成迷。欲知前面花多處,湖水東邊鳳嶺西。
對此丹青筆,今吾始識吾。秋江片石瘦,冬嶺一松孤。不是廟堂器,真成草澤癯。行當返初服,歸以讀吾書。
廿載金陵九還往,何如三宿在桑間。還家更有江南興,只取囊詩子細看。
儒雅風流總不如,烝髦久合下旌車。黃堂報政瓜初及,宣室傾賢席已虛。楚樹迎船春去盡,吳蓮傍槳雨收馀。留連物色題詩里,健步傳呼有峻除。
少傅知予久,交承分愈親。圣朝無闕典,何力繼芳塵。憩閣棠依席,尋詩鶴近人。極知三禮重,夙夜奉惟寅。
風振長天秋氣豪,幽人興與雪山高。霜纏短褐歌商頌,月滿空庭讀楚騷。萬事已應隨弊俗,一身寧忍墮塵牢。會須散發滄溟上,鞭擊魚龍舞碧濤。
聽徹千聲與萬聲,掠花穿柳漫多情。可憐不及岐山鳳,立向朝陽試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