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超禪人歸省親
參玄曾未造玄微,
肯學新豐十不歸。
歸舉清涼答佛話,
教娘知有祖師機。
參玄曾未造玄微,
肯學新豐十不歸。
歸舉清涼答佛話,
教娘知有祖師機。
你參究玄理還未達到精妙之處,怎會像新豐和尚那樣一去不回呢。回去后要講述清涼禪師應答佛理的話語,讓母親知道祖師的禪機妙意。
參玄:參究玄理,多指參禪。
造:達到。玄微:精妙深奧之處。
新豐十不歸:可能指新豐和尚的某種事跡或禪風,強調其專注參禪不輕易回歸。
清涼:可能是指清涼禪師,歷史上有多位被尊稱為清涼的高僧,這里應是能應答佛話展現禪機者。
祖師機:祖師的禪機妙意。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佛教禪學較為盛行,禪門弟子之間注重佛法的交流與傳承。詩人可能與超禪人相識,在其歸省親時,以詩相贈,鼓勵他將所學禪理傳遞給家人,體現了禪門對佛法傳播的重視。
這首詩主旨在于勸勉超禪人歸鄉后傳遞禪機,弘揚佛法。其特點是禪意濃厚,以簡潔語言蘊含深刻佛理。在禪詩文學中,它反映了當時禪門的交流與傳承情況,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
山橫染黛碧,波散涌金明。風微葭葦靜,露寒魚鳥驚。絕境不得到,愁隨歸棹生。
肯借山中步障錦,與作天下庇寒裘。三尺窗欞萬株木,不怕霜寒到上頭。
祈山底處,為二松千竹,肯題崖壁。雪灑談犀麾雁鶩,爾輩何煩涉筆。使者知乎,民其勞止,且莫閑耕織。片言金石,喚回春意無極。雖則王謝人家,一癯仙澤,面作蒼煙色。茶灶筆床將雨屐,吟到梅花消息。賤子何為,老仙如問,莫道頭今白。寒蓑幾夢,研朱看點周易。
雖老于梅心未衰,今朝誰贈楚江枝。旋傾尊酒臨清影,正是吳姬一笑時。
棟梁徒自保堅貞,毀穴難防雀鼠爭。不是主人知詐偽,如何柱石免欹傾。
江上招提古,蕭疏對郡城。延賓竹榻靜,過雨石堂清。齋接荊州供,題多蜀士名。老僧飛錫倦,歸坐聽江聲。
波光萬頃接天光,畫舫歸來載夕陽。一棹湖心天不暑,萬荷風里滿身香。
姓名已冠凌煙閣,杖屨初臨退老堂。任重晉公游綠野,放懷忠獻醉安陽。園林選勝規模遠,丘壑偷閑氣味長。借箸更資恢復策,始應歸此樂時康。
明明我后,重祭欽祠。有司肅事,式薦晨儀。禮惟其稱,物惟其時。神之聽之,福祿來為。
地偏居自穩,石路接平田。云合茅檐樹,雨添花澗泉。空山晴滴翠,遠水綠生煙。喚酒青林渡,斜陽系客船。
入山凡幾曲,緣澗凡幾灣。山回澗轉處,海風赴襟寒。
側席天書降紫泥,東山寧得遂幽棲。瑯函晝捧千靈集,玉佩晨參百吏齊。碧樹交陰籠大道,蒼松垂葉護長堤。龍蛇滿壁郵亭下,一認當年夏后題。
節物隨時變,浮云任此心。花香捲幔入,草色閉門深。感事空彈鋏,懷賢每正襟。留連未歸去,斜日度輕陰。
絳闕朝歸散玉珂,不游不飲奈春何。皇仁聽使歡娛極,白簡從君冷峭多。
黃菊花開,秋容淡、還添紅葉。歡會少、故人難見,金罍易竭。莫使尊前人負酒,怕看鏡里頭成雪。更停杯、不飲待如何,空愁絕。今生事,憑誰說。今生愿,無事歇。嘆未甘速老,豈應偷活。碧化漸生身后感,錯成料費人間鐵。拚一襟、幽恨自凄涼,高歌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