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訪樊九岡幽居
九隴岡頭紫氣浮,高人元是列仙儔。
黃花晚節開三徑,翠竹清風臥一丘。
松菊微行常伴鶴,苔磯獨釣不驚鷗。
伊余南北東西者,浪跡深慚下榻留。
九隴岡頭紫氣浮,高人元是列仙儔。
黃花晚節開三徑,翠竹清風臥一丘。
松菊微行常伴鶴,苔磯獨釣不驚鷗。
伊余南北東西者,浪跡深慚下榻留。
九隴岡頭紫色祥瑞之氣浮動,樊九岡這位高人本就是仙人一類的人物。如晚秋黃花般有高潔氣節的他隱居在庭院小徑中,在翠竹清風里靜臥于山丘。他漫步在松菊間常常有仙鶴相伴,獨自在長滿青苔的石磯上垂釣也不驚擾鷗鳥。而我是個四處漂泊的人,很慚愧他留我住宿。
九隴岡:地名。紫氣:祥瑞之氣。高人:指樊九岡。列仙儔:仙人一類的人物。黃花晚節:指菊花在晚秋開放,比喻人有高潔的氣節。三徑:指隱居者的庭院。臥一丘:指隱居。微行:漫步。苔磯:長滿青苔的石磯。伊余:我。浪跡:四處漂泊。下榻留:留客住宿。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和平的時期,詩人四處游歷,拜訪友人樊九岡。樊九岡隱居的生活方式和高潔品格讓詩人感觸頗深,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樊九岡的高潔品格和隱居生活。其特點是通過意象營造意境,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和對高潔品格的追求。
側磬懸鐘,慕巢由隱淪、活計蕭索。天然耿介,愛一身孤僻,逍遙云壑。利名千種事,我心上、何曾掛著。幸遇清平世,諸軍宴安,刀劍罷揮霍。民歌兩穗之豐,教門興我忘,三島之約。來賓去友,遞日常谷,驂鸞騎鶴。洞前無限景,異花秀、香風噴薄。更謝汧源眾,分餐助余長嘯樂。
人間巧藝奪天工,鍊藥燃燈清晝同。柳絮飛殘鋪地白,桃花落盡滿階紅。紛紛燦爛如星隕,??喧豗似火攻。后夜再翻花上錦,不愁零亂向東風。
老人白帽子青衿,二水相滋兌澤深。易學已隨丁氏去,金蘭何日慰同心。
水光先見月,露氣早知秋。微臣自愧頭如雪,也向鈞天侍玉皇。傷禽再展凌云翼,枯木重為犯斗槎。三載經綸棲鳳閣,五年提筆直鰲宮。
懶心避俗通三昧,恩義驅人說二難。捩柁風生催郢客,出門云杳入燕山。縱橫士馬悲途梗,慣熟樓臺當旅還。舉目煙霄有征雁,幾時書帛寄鄉關。
綠波如酒不成潮,一曲潛通海眼遙。祗樹國深青鳥下,桃花浪煖白魚跳。疏星夜列開天鏡,細雨朝飛落虹橋。杜老賦詩須重過,遠公結社肯相邀。
居延風高檢葉空,狼煙夜照甘泉宮。將軍授金虎士怒,蚩尤亙天旗尾紅。麒麟前殿催賜酒,巳覺此身非己有。猛氣遙將日逐吞,壯心肯落嫖姚后。雁門城外沙如雪,玉帳霜濃鐵衣折。長劍須披瀚海云,哀笳莫怨天邊月。北風烈烈刁斗鳴,回看北斗南方明。驚箭離弦車在坂,不勒燕然終不返。
封君培壅百年心,準擬霜秋色更深。辦取數錢收一掬,此奴隨處即成林。
松竹浣花里,桑麻杜曲田。蒼茫辭蜀地,辛苦見秦天。死去誰憐汝,生還事偶然。但甘終壟畝,待聘豈前賢。
清尊黃菊紅萸佩。兩度云巖醉。帽檐今日更清狂。冷雨疏風、著意過重陽。故宮歷歷遺煙樹。往事知何處。漫山秋色好題詩。吟罷闌干、獨自立多時。
南控衡廬北劍關,千年遺跡后人攀。不知夢里人何處,為雨為云過別山。
鶯花三月出燕關,千里家鄉幾日還。今夜月明天似水,夢魂先到武夷山。
一麟眾角失精彩,尺璧千崖發耿光。借面北人無四目,獨馀方寸是慈祥。
夜橋燈火照溪明,欲放扁舟取次行。暫借官奴遣吹笛,明朝新月到三更。
銅臺舊識嘆離暌,伊洛棠陰眾念齊。世故無端逢客話,宦情何事欲巖棲。天將楚雨催帆驟,風蕩秦云逐馬低。八載一遷春自感,從教黃鳥向人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