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征鞍帶月,濃露沾襟袖。馬上輕衫峭寒透。望翠峰深淺,憶著眉兒,腰枝裊,忍看風前細柳。
別時頻囑付,早寄書來,能趁清明到家否。這言語,便夢里、也在心頭,重相見、不知伊瘦我瘦。
縱百卉千花已離披,也趁锝、酴醿牡丹時候。
征鞍帶月,濃露沾襟袖。馬上輕衫峭寒透。望翠峰深淺,憶著眉兒,腰枝裊,忍看風前細柳。
別時頻囑付,早寄書來,能趁清明到家否。這言語,便夢里、也在心頭,重相見、不知伊瘦我瘦。
縱百卉千花已離披,也趁锝、酴醿牡丹時候。
帶著月色騎馬遠行,濃重的露水沾濕了衣襟和衣袖。馬上所穿的單薄衣衫,被料峭寒意浸透。望著深淺不一的翠綠山峰,想起她彎彎的眉毛,纖細的腰肢,怎忍心看那風中的細柳。離別時她頻頻叮囑我,早早寄信回來,能不能趕在清明時節到家。這些話語,即便在夢里也縈繞心頭。再次相見時,不知是她瘦了還是我瘦了??v然百花已經凋零,也還能趕上酴醿和牡丹盛開的時候。
征鞍:指遠行的馬。
峭寒:料峭的寒意。
離披:分散下垂、零亂的樣子。
酴醿(tú mí):一種花卉,晚春開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詞的內容推測,詞人可能處于一次遠行途中,與佳人分別后,在旅途中思念佳人,從而創作此詞。當時社會環境或許相對安定,但詞人個人處于離別之苦中。
這首詞主旨是表達離人對佳人的思念。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質樸的語言將思念之情展現得淋漓盡致。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婉約詞的風格特色。
曉來風信從東轉,風中春氣生微暖。
隴頭殘雪已全銷,麥苗漸見青青滿。
土脈膏疏日舒緩,鋤犁但覺塍畦短。
桑葉生陰布谷鳴,可使流光容易晚。
陶家門戶本常關,澤室肌膚雅耐寒。
不惜春秋參貢舉,況聞早晚報平安。
款陪盛集無窮樂,細閱雄文有益歡。
未必重陽虛過了,黃花十日尚堪看。
畢竟成何事,無端走四方。
年年思素質,歲歲失幽香。
東國溪云好,南枝海日長。
何時一杯酒,相對淺清傍。
籃輿薄暮下禪扃,貪看松蘿氣象清。
未與老僧張榻坐,且攜稚子繞廊行。
小堂煙重鐙生暈,遠壑風高水有聲。
寂寞臥龍無處問,數聲山鳥自飛鳴。
濟濟朝廷,有名有實。
多士在服,百工勵翼。
禮樂興矣,刑政既達。
郁乎有文,紹周之則。
直須富貴在何時,到手杯行且莫辭。
未放沈酣千日醉,何妨酬唱百篇詩。
喜看小雨生新潤,要使閑愁破兩眉。
景物秋來盡佳句,濡毫會看墨成池。
達人蔑視千鐘祿,曲士驚談五石瓢。
臘盡自憐春氣近,月明誰念美人遙。
鉛華次第開梅萼,金色依稀著柳條。
莫問陰山更陰處,數峰殘雪未全銷。
中和嘉會日,名都肆廣筵。
華榱蔭簪裙,樽俎森盈前。
主賓興方諧,威儀曾未愆。
鳳簫密銀簧,瑤琴掩朱弦。
眾優湊廣庭,跰??颯回旋。
被服偭古制,咿嗚操方言。
鉦鼙雜鳴擊,促數競喧填。
歌舞養心耳,心耳今煩悁。
恐非君子音,不足延永年。
名實時方會,君臣德正同。
剸裁周庶物,薦擢冠諸公。
金口褒揚首,丹梯指顧中。
榮途雖未既,尋尺自初終。
答答驅禽欲曉天,筠籠輕摘薦芳筵。
檀唇深注胭脂紫,琪樹勻排火齊圓。
醇蜜冷和甘益重,小梅青近色增鮮。
花時南國豪華甚,得爾杯盤更可憐。
衡岳到江盡,招提岳秀中。
飛樓上喬木,清梵俯冥鴻。
鶴去泉猶在,臺存法更雄。
望終三楚勝,清興迥無窮。
開亭后圃號清軒,非逐豪華效兔園。
入座馨香惟蕙草,照窗清淺只池源。
暫來自怪塵埃遠,竟日原無鳥雀喧。
況是繞垣多翠竹,春風次第長龍孫。
四顧水天平,扁舟竟日撐。
孤村聊可艤,薄暮不成行。
云重魚龍起,風高波浪驚。
無心就衾枕,坐看月華生。
清華仙殿圖書府,貴近東臺侍從郎。寵被買臣榮遇紱,來臨安石宴游鄉。
下車建設先條教,暖席施為盡紀綱。鑒物浄明齊上水,臨機鋒銳逾干將。
威棱直為摧奸宄,德惠陰知佑善良。意匠經營真有趣,軸機裁處動非常。
謹嚴庭訟情無失,檢察民輸弊已亡。坐使奸胥難用巧,默令雅俗盡知方。
淳和只有興廉遜,肅治應無敢寇攘。蓮幕終朝閑筆削,圜扉經歲絕桁楊。
精藍振起都城美,新館增延使者光。翦拂散材充大匠,吹噓寒谷變春陽。
三年治最騰歌頌,千里聲和協雨旸。何但編氓稱五袴,已令比屋有千箱。
風流自得篇章樂,閑暇人驚日月長。彩舫有時羅綺繡,朱轓到處擁絲簧。
尋窮萬壑幽深趣,踏徧千巖紫翠芳。絕唱未饒元相國,遺風獨揖賀知章。
香山圖畫知嘗預,魏闕心誠想未忘。下國可能留近侍,雄材自合在巖廊。
祥光一夜生臺座,優詔平明出未央。漢殿果深思董賈,越人那久得龔黃。
丹書東下隨秋雁,畫鹢西征拂曉霜。不獨飛章留去轍,況多扶老擁歸艎。
已知子翼終難借,猶擬曹侯且緩裝。送目未能看竹馬,傾思惟只詠甘棠。
既當帝闕鹽梅望,可戀吳門繡畫堂。前席虛心方注想,據鞍壯氣正康強。
七城異績雖云遠,萬室蒼生佇有望。蹇步有心隨軌轍,夢魂終夜倚門墻。
夜暗梟狐響,天明蛟蜃伏。君子貴知幾,乘時介多福。
中原昔不競,淮海波濤蹙。高視孫仲謀,雄心冀前躅。
大明將升騰,氛祲先驅逐。周師東南指,淮澨歸亭毒。
遺燼倚江流,熒熒怯風燭。真人方遠略,墜緒勞君續。
后至祇取羞,先迷庶能復。時雨動民望,遠猷走辰告。
密算結浮梁,長驅踐平陸。敵氣沮飛渡,軍勢乘破竹。
鱗羽不及張,巢窟駭傾覆。百年厓石棱,鐫刻猶在目。
風濤杳不作,水落秋山足。留與釣魚舟,穿維宛相屬。
由來一帶水,未勝長城曲。道梗叛或易,時清去還速。
何必鑿秦淮,佳氣自消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