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田十首 其五
也曾涂抹學埋輪,揚歷于今變態頻。
抽簪自是無嫌忌,制芰由來不染塵。
碧水丹崖天賜我,月窗云榻我同人。
閒居賦就無非想,笑比圖南一覺身。
也曾涂抹學埋輪,揚歷于今變態頻。
抽簪自是無嫌忌,制芰由來不染塵。
碧水丹崖天賜我,月窗云榻我同人。
閒居賦就無非想,笑比圖南一覺身。
我也曾模仿古時直臣上書進諫,到如今經歷世事變化頻繁。辭官歸隱自然沒了猜忌顧慮,就像屈原制芰荷為衣本就不沾染塵世。碧水丹崖是上天賜予我的,月照窗戶、云伴床榻如同我的知己。賦閑在家寫成詩篇沒有雜念,笑著覺得自己就像圖南一夢后的閑適之人。
涂抹:這里指模仿、寫文章。埋輪:東漢張綱埋車輪于洛陽都亭,彈劾權貴梁冀,后用“埋輪”表示敢于彈劾權貴。
揚歷:指經歷、閱歷。
抽簪:指辭官。
制芰:出自屈原《離騷》“制芰荷以為衣兮”,比喻高潔的品行。
同人:指與自己志趣相投的人。
閒居賦:西晉潘岳所作,表達閑居的心境。
圖南:出自《莊子·逍遙游》,大鵬圖南而飛,這里指閑適自在的狀態。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經歷了官場的復雜和變化,對官場生活感到厭倦,從而選擇辭官歸隱。在歸田后,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表達自己對歸隱生活的心境和態度。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歸田后的閑適心境和對官場的厭棄。其特點是用典豐富,通過自然意象營造出閑適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反映了古代文人在仕途不順時歸田隱居的一種心態和文學表達。
欲修封禪覓蓬萊,武節巡邊萬里回。祠灶有方能卻老,茂陵還近習仙臺。
寒溪疏影瘦,夜靜水淙淙。雪重從衣薄,煙深帶月降。不因驚碎玉,何處覓枯樁。四望江山暗,泠泠獨倚窗。
收盡吳門桃李春,圖書歸篋未全貧。小山好客能招隱,野鶴摩空恥傍人。秋月乘舟堪詠史,空齋臥雪任閑身。憐君漉酒無長物,聊贈清風一葛巾。
山行逢野叟,引我入仙源。龍耳浮云氣,龜文雜蘚痕。辟來多歲月,別置一乾坤。去后重回首,煙霞鎖洞門。
起依筇竹似桴浮,改就新詞卻自謳。囊錦斬關聊袖手,酒兵推戶且扶頭。東風已拆紅躑躅,碧樹更啼黃栗留。醒醉醉醒殊未沬,不應通守羨通侯。
寶髻暗塵灰,只鳳啼曉額。舉眼望愁空,蒼蒼不如石。篋裝能幾何,典發買書籍。孤燈瘦形影,寒幃風雨夕。廿年立孤成,名字照丹冊。宮錦到地紅,霜心與頭白。
空林露華濕,開閣徙清尊。月出芙蓉水,風生鳴鶴園。
開緘忽見右軍書,麗句清詞愜所需。何限相思動秋意,蟬聲況是晚涼初。
花愁月恨只長啼,雨夕風晨不住飛。自出錦江歸未得,至今猶勸別人歸。怨笛哀箏總不如,一聲聲徹九天虛。若逢雨夜如何聽,幸得花時莫管渠。
汨羅屈原苦,首陽伯夷饑。我欲戒孤憤,不與借階梯。
千峰秋色里,幽處有池臺。閒見白云上,坐看微雨來。酒樽松下酌,棋局草間開。偶值山僧訪,談玄殊未回。
夜來獨自慣憑軒,爐火純青一縷煙。閱世愈深詩愈假?夢清無忌復童言。
峭壁空翠濕,幽林煙霏清。峰巔忽長嘯,疑是孫登聲。
淵明出從任,初亦計林田。一朝倦束帶,唾棄如飄煙。無酒每從人,茲事若可憐。醉來便逐客,卿去我欲眠。了知此賢胸,醒醉皆超然。胡為遽止酒,而作止酒篇。此身役萬物,不使一物偏。有偏即是累,在性皆非圓。我樽可忘酒,我琴故無弦。攜琴玩空樽,惟我樂也天。
錦纜牙檣萬里游,天吳海若翼王舟。襄城七圣空迷轍,弱水三山未穩流。塞北風云連朔漠,周南節鉞自公侯。兩京角立分形勢,居重還須扼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