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山居雜詠二十首 其十八
要住只須瓢一半,
要行只須竹一條。
山中迥古無賓主,
自來自去亦蕭蕭。
要住只須瓢一半,
要行只須竹一條。
山中迥古無賓主,
自來自去亦蕭蕭。
想要留下居住只需半個水瓢,想要出行只需一根竹杖。山中自古以來就不分主客,自由自在地來來去去,一片瀟灑。
瓢:水瓢,可用來盛水等。
迥古:自古以來。
蕭蕭:形容灑脫自在的樣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可推測,詩人可能處于對塵世生活有所厭倦,渴望追求一種簡單、自在的生活狀態,于是在山居生活中創作此詩以表達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宣揚一種簡單、自在、超脫的生活態度。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山居生活的獨特感悟。
垛翠云蓬遠。日鳥高、炎官直午,暑風微扇。二六堯蓂開秀莢,跨海冰輪待滿。怪院落,笙簫如剪。太乙然藜天際下,度卯金仙子,生華旦。依日月,近云漢。經時持橐明光殿。問江鄉年來有幾,只君方見。入座夫人難老甚,炯炯金霞照眼。笑指點,瓊舟權勸。愿得調元勛業就,為紅泉石磴輕軒冕。歸共作,赤松伴。
曾經白眼許常斜,枵腹寬腸食怨嗟。何必存來生塊壘,流年一去不能賒。
簪去良朋未有期,無邪端欲正吾思。近來自服無他藥,一卷中庸對證醫。
三農東作喜開先,簫鼓聲闐此地偏。薄海共逢文化日,殊方初頌武功年。艷看羅綺千門集,笑擁魚龍百戲傳。萬里陽和雖有腳,總應不到二毛邊。
散帶慵趨府,焚香愛掩關。無心交貴幸,有道在清閒。發弩何須中,脂車只合還。無端成小草,不敢見青山。
東風柳線長,送郎上河梁。未盡樽前酒,妾淚已千行。不愁書難寄,但恐鬢將霜。望懷白首約,江上早歸航。
流云澄夕霽,海月正東隅。光落寒波碎,情同秋意孤。關山何處調,樓榭往時娛。自笑鬅鬙影,還來謁帝都。
石梁高跨古松關,千載惟消一局閑。此老定通仙著在,如何柯爛不知還。
握手徘徊卻為君,旅中那不念離群。探春預約花為主,入社何妨酒并醺。兩地復懸千里月,長途遍歷萬山云。欲知別后相懷處,駐馬題詩日正曛。
舊來胸次成寥廓,海與心期意自通。大禹山川平泛濫,女媧天地剩鴻濛。將涵日月虛無岸,欲出魚龍疊起風。一自陸沉寒雨闊,莫尋桑影蜃樓中。
曠哉六合內,腥穢悉蕩滌。三光復宣朗,五典重修飭。遠齊堯舜功,近過湯武績。遂令普天下,休養樂生息。
江流無日夜,客路渺東西。霧接寒潮上,天連曉樹齊。聞蟲思寂歷,過雁惜書題。何日長干道,煩君駐馬蹄。
芙蓉露冷月微微,小院風清鴻雁飛。聞道玉門千萬里,秋深何處寄寒衣。
仙葩倚石近華堂,薄粉輕煙見靚妝。識得澹山真澹處,可知入室不聞香。
塞古秋風早,山昏落日低。積云鴉度久,荒岸馬歸齊。燈火看時出,茅茨漸欲迷。塵沙恨于役,況乃對雞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