緝熙子為潘二教作
在我文王肯未如,
天光元本透真虛。
老生更與提公案,
靜坐何須更讀書。
在我文王肯未如,
天光元本透真虛。
老生更與提公案,
靜坐何須更讀書。
像周文王那樣的境界我恐怕還達不到,自然的光明本來就能穿透真實與虛空。我這老者再為你提出一個公案,靜心打坐又何必非要去讀書呢。
緝熙子:具體所指待考。潘二教:可能是姓潘的擔任某種教職的人。
文王:周文王,古代賢君的代表,有圣德。
天光:自然的光明,也可理解為一種自然的、本真的智慧。真虛:真實與虛空,代表世間萬物的本質狀態。
老生:作者自稱。提公案:提出佛教或理學中用以啟發人覺悟的案例或問題。
由于缺乏具體信息,難以明確創作的具體時間和地點。但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可能理學或心學思想較為流行,強調個體的內心體悟和自我覺醒,作者可能是在這樣的思想氛圍下,對學習和修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看法。
這首詩主旨在于探討學習和修行的途徑,強調內在體悟的重要性。其突出特點是觀點鮮明,以簡潔的語言表達深刻的哲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的思想潮流。
看竹淇園好,況逢地主留。人今同蔣翊,興欲勝王猷。玉釀青瓷甕,金盤紫石榴。寒風凄月夜,篝火話交游。
過雨聞檐滴,南天未有冰。月開梅下地,風定草堂燈。淺酌猶煩主,深宵況得朋。預知吟興罷,書貴剡溪藤。
一夜長風無片云,曉來風動似初春。應知春近催桃李,更有輕寒不著人。
經時賁虛館,河上理章素。外身謝有營,洞物寡所慕。惟飆洌巳寒,林曦曖當暮。車馬欻云集,蓬蒿睇情故。出郭展報悰,遵艫投訪步。舊儔叔夜看,新交巨源顧。蕭衿暢同披,珠談歡競赴。舉觴戀覯懷,鳴琴念征路。明發當云分,中宵慨星聚。芳意諒有諧,存此慰離愫。
春日西臺共賦詩,只今已隔兩年期。升沉爾爾何須問,消息茫茫總不知。落日重湖牽夢杳,南天寒雁送書遲。鼎彝竹帛真君事,我向滄浪買釣磯。
銀箏拍促華燈暗。翩翩舞擁吳姬艷。蘭麝染衣香。樓心夜未央。霜風樓外吼。哀顫棲風叟。飛轂卷芳塵。寒蟾窺凍魂。
百代風騷事豈空,海天寂寞氣難窮。壯哉一纛昆侖雪,只手培蘭到蜀中。
龍卻難尋百潭水,地靈長對五峰山。
年少烏衣行秘書,典墳丘索郁相于。八龍首屈慈明指,不恥問奇老仲詩。
到家幾日南荒去,文水江頭送別時。惆悵吞聲淚垂血,此情只有兩心知。
久坐書床體力疲,柴關小立瘦藤支。憧憧鎮日如流水,不問那知我是誰。
物高勢必危,人欲乃不小。網罟遍山川,機心及魚鳥。
雞肋官仍薄,羊腸路轉難。可憐秦逐客,更遠楚江干。事去空談劍,憂來盡指冠。潮陽碑尚在,寂寞待君看。
寒溪隨山回,脩竹隱深寺。頗逢老僧談,能憶先到事。白栝圣君憐,緋花土人蒔。不到三十秋,依稀猶可記。
蹇驢逐逐背斜陽,才到山間意便涼。勿聽鷓鴣行不得,云山深處路尤長。林密深藏三四家,隔墻古柳著棲鴉。牧童兩兩眠芳草,不管群牛食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