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三年秋七月喜雨有作 其二
滿放天瓢浩蕩春,一年飯碗盡吾民。
如今萬事無高眼,國慮天心到幾人。
滿放天瓢浩蕩春,一年飯碗盡吾民。
如今萬事無高眼,國慮天心到幾人。
老天如把水瓢傾灑,帶來浩蕩的生機,這一年百姓都能有飯吃了。如今很多人目光短淺,又有幾人能關心國家命運和上天的心意呢。
天瓢:神話中天上盛水的瓢,這里指大雨。
高眼:高遠的眼光。
國慮:對國家命運的憂慮。
天心:上天的心意。
弘治三年秋季七月,久旱逢雨,百姓有望解決溫飽問題。作者面對此景,看到百姓生活有了轉機,但也憂慮世人只關注眼前,缺乏對國家命運的思考。
此詩主旨是借喜雨之事,感慨世人缺乏長遠眼光和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其特點是情感真摯,以小見大。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顯著,但反映了詩人的家國情懷。
潮頭曉引相風旗,鹢首遙當北極移。歲杪可堪垂老別,春明應報入官期。塵中物色誰相借,海上家聲論久私。逸氣自從多病減,獨難裁損是遐思。十載南山變霧章,馬家空羨白眉良。融風是處催花萼,寒樹明朝隔雁行。咫尺即看天路遠,涓埃總荷圣恩光。關河無限英賢事,豈盡高車耀故鄉。
謁帝承明廬,軺車遄行邁。佇立望親賓,江堧集冠蓋。之子世圭璋,譽命雄昭代。德業天人資,早慧光廷對。來歸駟牡騑,赴闕民風載。琮璧川岳輝,秘閣絲綸待。夕瀣肅簡書,秋云捲斿旆。悵彼青驪歌,宛及黃花會。感慨觴詠中,興況山川外。恍聽渚鴻聲,離思滿群籟。肅肅戒征驂,煌煌將玉節。惘惘別嶠云,凄凄動涼月。珠樹豈不懷,藜閣遂所職。坫壇湖海人,咫尺云霄憶。客星正東指,飛光未西匿。島國盛陽和,霜原早蕭瑟。想及幽薊間,酸風射肌骨。纻衣重翠羽,溫室輕狐腋。金臺郭子駿,黍谷鄒生律。行矣慎馳驅,咨度濡椽筆。
琉璃開凈域,孤磬窅然清。不染虛空色,君聽起滅聲。妙明無二法,彼佛即群生。誰證風塵底,逍遙出世情。
爐香初爇茗初烹,一榻蕭然暑氣清。夢醒蟬嘶桐葉院,秋來蟲上豆花棚。消閒棋酒過三伏,權領圖書擁百城。小院疏簾無客到,拋書欹枕聽鳴鶯。
波沉斜照。山吐濃云,飛來夜雨瀟瀟。一棹輕寒,驚回遠夢無聊。歸鴻帶書乍到。為冥迷、低度深宵。知此夜、動湘□、幽怨淚濕輕綃。最是春秋佳處,潤岸花、紅透汀蓼香饒。桂楫疏簾,明看曉漲平篙。憑它玉琴洗耳,和清聲、流水迢迢。更未歇,倒金尊、閑讀楚騷。
重疊佳音樂不支,頻傳飛電到天涯。受恩垂老慚非分,為善無多貴及時。薄海一家逢運會,同堂五世快期頤。南交正喜歌豐稔,好趁清和進酒卮。
歷服靈長會,艱虞鎮定身。天休當此日,國是屬何人。大手彌綸地,洪鈞發育辰。金雞傳詔下,枯槁遍為春。主圣開昌運,臣勞效匪躬。功高元不賞,道大亦難容。鐘鼎完名外,衣冠老淚中。慰留天地德,殘夢逐東風。
迎薰閣外綠波肥,十里荷香人未歸。若許夢中身化蝶,今宵應傍藉花飛。曾為尋春試馬蹄,蘇公堤接白公堤。香山已去東坡老,芳樹流鶯故故啼。
江上今朝寒雨歇,翛然欲下陰山雪。山巔朱鳳聲嗷嗷,白鵠翅垂眼流血。老夫清晨梳白頭,杖藜徐步立芳洲。使我殘年但飽吃,微軀此外更何求。
儒官風雅亦和平,寄興臨池俗慮清。書善八分珍墨妙,后先沈鳳許齊名。
金精何日閉,玉匣此時開。東望連吾子,南瞻近帝臺。地形龜食報,墳土燕銜來。可嘆虞歌夕,紛紛騎吹回。
戰勝蕭辰道自肥,其如百卉已云腓。倚語私恨灰心晚,舞鏡終疑惜羽非。鑿齒大風同日月,腥鱗涎甲滿裳衣。夏黃公亦歲寒侶,收肅瓊明一釣磯。
梅仙了無訟,拄笏看西山。山涵秋曉,水光磨蕩有無間。自是靈襟空洞,更望風云吞吐,浩渺白鷗閑。高誦遠游賦,獨立桂香闌。謾常談,如觀水,要觀瀾。物情長在,人生何用苦求難。隨我一觴一詠,任彼非元非白,唯放酒杯寬。富貴儻來事,天道管知還。
炎海挺玄柯,春風發華穎。一葉有百陰,千尋無曲影。香浮玳瑁洲,翠壓筼筜嶺。皎皎林中賢,居心復淵靚。璞韞見夜光,錦衣而尚絅。高潔謝世氛,孤芳愛吾鼎。曠覽圖書契,冥搜窮靈境。抗跡湖海空,別路云山永。昔我赴幽燕,恰與春鶯別。今來竹林下,還及嚶鳴節。四載冰霜意,合并就炎熱。何堪復贈君,遠渚文無擷。祖道一奚囊,分攜三尺鐵。鳥影去參差,帆光亦明滅。湍響破南云,汀流幾百折。谷風漸千里,遲日增悲咽。
寶帶橋頭畫角催。只送春回。未見人回。茜窗誰與倒金罍。紅蕊花開。白芍花開。云樹蔥蔥擁石臺。朝也徘徊。暮也徘徊。中庭寂寞長青苔。青鳥遲來。錦字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