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三首 其三
玄沙驢前,
云門馬后。
更問如何,
合取狗口。
玄沙驢前,
云門馬后。
更問如何,
合取狗口。
在玄沙師備禪師之前,在云門文偃禪師之后。若還要問怎么樣,那就該閉上嘴巴別問了。
玄沙:指玄沙師備禪師,唐末五代著名禪僧。
云門:指云門文偃禪師,禪宗云門宗的創始人。
合取狗口:意思是閉上嘴,別再問。
此詩創作于禪宗發展的時期,當時禪風盛行,眾多禪師通過各種方式來傳達禪理。作者可能是看到一些人對禪法一知半解卻不斷追問,故作此詩以警醒世人。
這首詩主旨在于強調禪法的不可言說性,需靠自身領悟。其特點是語言簡潔、表意直接。在禪宗文學中,此類簡潔明快表達禪理的作品較為常見,對后世理解禪宗思想有一定幫助。
怪石牙牙佛塔孤,肩輿一笑出城隅。誰家重九堪看菊,此日洪山卻愛予。返照千林醒醉眼,秋光萬頃對南湖。悠然未盡登臨興,更覽青華逸老居。
流年春夢過,記書劍,入西州。對得意江山,十千沽酒,著處歡游。興亡事,天也老,盡消沈、不盡古今愁。落日霸陵原上,野煙凝碧池頭。風聲習氣想風流。終擬覓菟裘。待射虎南山,短衣匹馬,騰踏清秋。黃塵道,何時了,料故人、應也怪遲留。只問寒沙過雁,幾番王粲登樓。
夢隨瘦馬渡晨煙。月猶弦。稻初眠。宇宙平寬,著我一人閑。夢破枇杷香滿袂,應喚我,駐行韉。雁聲砧杵落晴川。撫流年。嘆區緣。隨世功名,未信果誰賢。目斷孤云東北角,離復合,斷還連。
沙塞風凄,瀟湘云暖,橫空多少成行。隨陽南去,待春更回翔。何事偏離故侶,含聲戢、翼下君堂。堪愛是,月明三五,燭影對寒光。況翩翩縞服,依依清夢,歘達君傍。道群分,類聚二語分明。那時剛承恩數,穹碑書、托姓名香。漸陸重,看今日兆,染翰待君王。
危亭延物覽,孤鳥與人齊。路轉吳天盡,江隨越嶠迷。伏潭動幽怪,行雨出招提。袖得莽蒼去,送君過虎溪。
載我圣文,奄有四海。外刑家邦,內貽女則。
自從南浦更聯舟,兩浙云山暗已收。京洛只今成樂土,逢人休上望鄉樓。
綺閣背園林,晴光滿綠陰。忽聞聲淅瀝,自覺氣蕭森。遠夢醒涼簟,清商咽素衾。博山爐欲燼,欹枕聽馀音。
青鳥東來海路長,猶傳烽火滿遼陽。斑衣不是將軍事,要取胡頭作羽觴。
初歲青陽值令辰,壽杯香雜翠盤辛。文鸞吐綬娛晴日,玉樹揚葩媚早春。白首長令天樂好,紅顏更與物華新。水頭高筑琴書館,慈慈枝枝見竹筠。
亭亭嶧山桐,枝干何爾奇。托根喜得所,況承雨露滋。材良不自棄,偶為匠石知。制為綠綺琴,縆之以朱絲。中含太古音,賞者世所希。愿持獻天子,為鼓南風詩。
山徑崎嶇紫翠連,白云深處是壺天。客來無物供吟笑,旋摘新茶煮石泉。
將軍一矢萬人看,雪灑晴空碎羽翰。乞與失群沙宿雁,筆間千頃暮江寒。
昔年春月夜,弭棹湘川湄。邂逅鼓瑟人,佩纕紛陸離。寧知忽不見,芳馨貽在斯。
田父歸來畏爭席,生不能學天目徐卿,典衣沽酒長醉客,弇園勺水一拳石。又不能學太湖三萬六千頃,洞庭七十二峰,粘天插天碧。鄭子移家西洞庭,雅與徐卿稱莫逆。人生獲此二絕良以快,忽復擔簦剝啄破我衡門色。汝既不愿作萬戶侯,又何必要識韓荊州。牛腰一束盡行卷,快語自足夸千秋。男兒腳底路何限,內則五岳外十洲。鄭子黑髭須,其根雪千莖。飲酒不三勺,盎然雙頰赪。口如崩峽江濤傾,?然一笑謂我勝徐卿。謂勝徐卿已非偶,復謂弇園自佳豈復須洞庭。亦知前言戲我耳,君不讀蒙莊子,斥鴳搶榆大鵬九萬里,逍遙之游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