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 其四
維舟瞰層波,未忍分練段。
人間好風味,魚鳥同聚散。
儒生長窘束,書燈守幽幔。
逐樂嗟已遲,蚤還猶及半。
維舟瞰層波,未忍分練段。
人間好風味,魚鳥同聚散。
儒生長窘束,書燈守幽幔。
逐樂嗟已遲,蚤還猶及半。
把船系好俯瞰層層波浪,不忍讓如練的水波分散。人間美好的風味,魚和鳥一同聚散。儒生長久以來受拘束,守著書燈在幽靜的帳幔里。感嘆追逐歡樂已經晚了,早點回去還能趕上一半時光。
維舟:系船。
練段:白色的綢緞,這里形容湖水。
窘束:受拘束。
蚤:通“早”。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中可推測當時詩人與周朝宗一同泛湖,看到湖景美好,聯想到自己作為儒生的生活狀態,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儒生生活的拘束和對自然美好風味的向往。其特點是通過自然景象與生活場景對比來抒情。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思考。
七日后,重會是星前。二月之間渾似此,馀年何止萬三千。日擬醉華筵。歌白雪,除是雪兒傳。看取長生瓢屢倒,眼前橘粟術何玄。自唱鵲橋仙。
帶雨梨花看上馬,問人底事匆匆。于飛有愿恨難從。大鵬摶九萬,鸚鵡鎖金籠。忽忽便為千里隔,危岑已接高穹。回頭那忍問前蹤。家留煙雨外,人在斗牛中。
體入虛空,猶然未可為憑據。真空路。氣神相聚。現世陽神去。若遇知音,此事堪分付。君聽取。莫生疑誤。行滿天將護。
有意搜尋終道遠,安排著意亦成魔。魚龍高臥澄潭徹,莫以無風更起波。
朝涉洪流,夕步江皋。凱風吹衣,游子心勞。岸則有藻,江則有魚。我釣我采,薦之中廚。昔曳里布,以獻以舞。今也則亡,敢曜斯組。繄祭五鼎,厥養乃三。祿不逮存,哀哀孰堪。上冢爇黃,下冢回首。嗟嗟游子,行役已久。曖曖暮光,蕭蕭白楊。永懷二人,曷也可忘。
滄溟無夢繞秦關,日絕塵勞夜更閒。云吐月來看不厭,風吹雪散酒初闌。殘更詩思碧窗靜,半夜琴聲絳蠟寒。布被茅堂從坐臥,浪無羈束漫成歡。
收汝眼中淚,且聽我高歌。人云愁似江水,不道著愁魔。長笑避泰失計。空向桃花源里,世世老煙蓑。悲戚料應少,歡樂也無多。人間事,須人作,莫蹉跎。也知難得如意,如意便如何。試問倘無缺憾,難道只需溫暖。歲月任銷磨。歌罷我行矣,夕日照寒波。
謫仙夜入雷電室,捕得飛來石上梭。卻斫靈槎掛明月,橫吹玉笛上天河。
故園為別兩經春,瘦影寒香入夢頻。晏歲壺觴空對雪,一時紅紫漫隨塵。賡酬有約當何日,供奉無聞愧此身。山下短檐脩竹里,花神應笑未歸人。
溪水粼粼淺見沙,隔籬知是野人家。心忘濁世無過酒,面對青山自啜茶。三尺篷窗低似屋,數株桃樹爛如霞。武夷若許尋仙路,為借西風八月槎。筆勢翩翩錐畫沙,相逢況是老詩家。廣文官冷常無飯,使客神清只愛茶。苔蝕殘碑忘歲月,樹籠古洞隔煙霞。幔亭宴罷無消息,欲駕張騫海上槎。梅花香月印溪沙,絕勝西湖處士家。仙品未餐丹鼎藥,官租已課碧云茶。松窗不散連朝雨,石屋猶棲太古霞。春水斷橋迷野渡,一雙幽鳥立枯槎。
聞君讀書近秋浦,老大用心更清苦。錦箋揮翰散晴云,燈火隔窗聽夜雨。前月西風送好音,孤鴻蕩影愁人心。盈盈一水不相見,千里命駕何由尋。憶昔風塵走長道,曾宿君家碧云島。一時談笑君未忘,十載凄涼我重到。思君長日臨溪頭,蘆花吹雪迷歸舟。官錢當十足沽酒,何當一醉黃花秋。
古來畫松誇絕代,畢□韋偃名猶在。近時曾見虎頭孫,落筆縱橫有奇態。祐根屈鐵蟠蒼虬,老干凌云撐斗牛。太陰雷雨動蕭瑟,人間六月疑清秋。幾回展卷晴窗底,恍若置身巖壑里。空翠紛紛落滿前,龍吟鶴唳天風起。
夢斷南天一羽沉,花痕簾影轉交侵。最難消受是重陰。九死能償三世債,兩廂空費十年心。不堪凄戚動孤吟。
百尺危樓初過雨,清風凜作輕寒。一聲漁笛在云端。黃昏簾幕卷,新月半闌干。青翼不來音信斷,云窗杳隔三山。何當攜手便驂鸞。今宵同勝景,玉斝不留殘。
酒熟未。梅開未。去年遲待重來醉。笑當筵。舞當筵。惟有今年,八十是開年。參差野袂成歸鶴。石鼎未開容剝啄。歲開尊。歲添孫。孫又開尊,福曜萃高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