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二十七首 其六
截斷從教來袞袞,
隨流未必去滔滔。
青山長鎖欲飛勢,
滄海合知來處高。
截斷從教來袞袞,
隨流未必去滔滔。
青山長鎖欲飛勢,
滄海合知來處高。
即便截斷水流,它依舊滾滾而來;隨波逐流,也未必就會洶涌奔騰。青山仿佛永遠鎖住了那欲飛的氣勢,滄海應當知曉這水的源頭地勢高遠。
截斷:阻斷水流。從教:任憑。袞袞:形容水流連續不斷。
隨流:順著水流。滔滔:形容水流盛大的樣子。
長鎖:長久地鎖住。欲飛勢:好像要飛起來的態勢。
合知:應當知道。來處高:指水的源頭地勢高。
此詩為宋代僧人釋云賁所作。宋代佛教禪宗發展興盛,僧人常以詩歌表達禪理感悟。這首詩可能是作者在參禪悟道過程中,對自然現象和禪理的一種思考與表達。
這首詩主旨在于通過自然景象闡述禪理,告訴人們事物的發展有其內在規律,不受外界干擾。其特點是借景說理,意境深遠。在禪詩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有助于后人理解宋代禪宗思想。
別思驚千里,榮途重外臺。萸香離席起,梅萼到時開。驛路旌搖軫,津亭劍燭臺。百蠻歌鼓動,處處報迎來。
幽齋誰與破窮愁,蜀錦當軒爛不收。白帝屬車千萬乘,玉輪金轂照清秋。
名園何事卻居廛,永晝游蜂乳燕喧。不計陰晴與風雨,卷簾花蘤在尊前。
照乘明珠出海波,同人無不為君歌。詩書有此真堪托,清白遺之亦已多。犬子文章終喻蜀,鳳雛毛羽合巢阿。而翁莫道生兒晚,見爾攜孫鬢未皤。
道純德備,理明義精。具圣人體,集諸儒成。秋肅春溫,海涵岳峙。斯文楨干,后學儀矩。
杜鵑聲里,吊河山、尚有凄涼殘碣。六百年來多少事,日夜江潮嗚咽。草冷銀鳧,風嘶石馬,血裹忠魂碧。西風吹老,南枝幾樹松柏。堪嘆三字冤沉,英雄事去,又見金甌缺。回首荒煙陵寢路,山鬼秋原夜泣。淚灑神州,心傷南渡,遺恨黃龍月。椒漿重奠,亂山催下斜日。
縣以竹名佳致在,令君節與竹俱高。何妨乞取千竿翠,月影翻風似碧濤。
天衢在丹霄,紫峒相與通。常有五色云,飛繞蓬萊宮。
溫生穎邁仍好修,問事不休賈長頭。負墻請十不酬一,使我愧爾東家叟。詩家不比春秋學,三傳猶聞束高閣。夫何箋注斗紛然,混沌那堪七日鑿。子今去矣我一言,為問乃翁然不然。古人亦讀三百篇,政也可達使可專。只今屈首窮心力,郢書燕說滋紛惑。鏤冰刻棘巧何為,名成至比敲門石。不知清廟有遺音,諷誦要于言外得。茲行不用感別離,歸而求之有馀師。
九龍山人已仙去,空有靈跡留人間。到處若無鬼神護,云氣何以時往還。
插遍秧疇雨恰晴,牧兒頂踵是升平。禿穿犢鼻迎風去,橫坐牛腰趁草行。漲落平溪水見沙,綠陰兩岸市人家。晚風來去吹香遠,蔌蔌冬青幾樹花。
郊墻繞空曠,四野宕游埃。不向西壇靜,那看北斗回。有香皆寶篆,是羽即仙胎。未報歌鐘起,天門已自開。
天下皆兵甲,誰憐楊子云。桃花迷古渡,湘水吊天君。補闕勿忘柳,榮身焉用文。人才多借面,練要植香蕓。
巖巉石腳水痕乾,咫尺危鋒碎不難。輕點似添無力棹,亂流竟作有情瀾。客程處處俱藏險,身累年年只未安。欲剪鬢絲消憤悶,五更衣帽斗人寒。
愛取春江一抺澄,斜帆疊疊柳層層。閒來袖得佳石子,付與山中好事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