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二年秋八月到靖康外叔祖陳廷圭贈詩一律席上走筆次韻三首 其三
十載相逢一辴然,德星遙報聚群賢。
誰愁白發三千丈,自信浮槎八月天。
詩到豪來輕縱手,酒從樂處浪呼拳。
今朝詩酒總長醉,不問盧王孰后先。
十載相逢一辴然,德星遙報聚群賢。
誰愁白發三千丈,自信浮槎八月天。
詩到豪來輕縱手,酒從樂處浪呼拳。
今朝詩酒總長醉,不問盧王孰后先。
十年之后相逢大家欣然一笑,就像德星相聚預示著群賢畢至。不必發愁頭發已白了這么多,要相信自己能如乘筏浮于天河般自在。詩興豪邁時便肆意揮灑筆墨,飲酒歡樂處便盡情劃拳。今日就讓這詩與酒陪伴我們長醉,不必去計較誰的才華高低先后。
辴(chěn)然:笑的樣子。
德星:古以景星、歲星等為德星,認為它們出現是吉祥之兆,這里喻指賢德之人相聚。
浮槎(chá)八月天:傳說天河與海相通,每年八月有木筏從海上浮來,有人曾乘槎到達天河。槎,竹、木筏。
縱手:放手,盡情。
浪呼拳:隨意地劃拳。
盧王:指初唐詩人盧照鄰和王勃,這里泛指詩人。
弘治十二年秋八月,詩人與外叔祖陳廷圭等群賢相聚,外叔祖贈詩,詩人在席上以次韻的方式創作了這組詩。當時可能是一次文人雅集,大家相聚吟詩飲酒,氣氛歡快。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與友人相聚的歡樂和豁達的人生態度。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豪放,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文人聚會的生活場景和精神風貌。
荊璞蘊良質,瑕瑜不相掩。珠沈萬仞淵,光華亦煇閃。淑人重名節,跬步恒自檢。內顧茍不虧,悔厲復何慊。區區墨氏子,徒悲素絲染。
入山勝具誰能伴,離坐狂言眾盡驚。輕世固應先卻老,放懷未信果忘情。平生相許空慚色,晚節何堪更盜名。便欲南歸作園叟,與君試約賦還京。
緝熙殿里御屏風,零落誰收百歲中。錦樹總含春雨露,畫橋猶是舊青紅。花開陌上懷歸燕,潮落江頭送去鴻。何似綠波生太液,絳桃風急綵船東。
源上花初發,公應日日來。丁寧紅與紫,慎莫一時開。
朝來雨過黑山云,百眼泉生水草新。長夏蚊蠅俱掃跡,蒲萄馬湩醉南人。
三間屋與佛同住,紙帳梅花煙雨寒。有客肯來清話否,上樓借與好山看。
曾城護六朝,長江渺萬里。紫蓋照東南,屏蔽獨此恃。連營步騎屯,列遂芻糧峙。填拊茲匪輕,倚毗良有以。愿言策殊勛,千歲光竹史。
上饒多勝景,樽酒不應空。
一一窗扉面水開,更于何處覓蓬萊。天香滿袖人知否,曾到旃檀小殿來。
歸鴻別鶴夜鐘殘,徙倚霜庭醉不歡。頗憶故山寒翠否,天涯相向畫中看。
萬蕊爭開照檻光,詩家何物可相方。錦江風撼云霞碎,仙子衣飄黼黻香。裛露早英濃壓架,背人狂蔓暗穿墻。綵箋蠻榼旬休日,欲召親賓看一場。
俞翁六十形貌蒼,胸中壯氣何昂藏。唾壺擊碎鐵如意,獨夜悲歌神慷慨。素書雙鯉乍遺我,剖之字字皆琳瑯。豐城雙劍久埋獄,誰從石匣提干將。載讀名山兩游記,雄詞直上追班揚。琴聲四壁響空翠,云霞萬疊流青緗。興來便欲遠尋汝,青鞋布襪雙翱翔。叢霄絕頂跨鵬背,側身南斗呼瓊漿。晨風不假子安便,滕王高閣天蒼茫。珠簾畫棟永寂寞,何人百代垂文章。參差念汝袖中刺,片帆計日來潯陽。琵琶亭下遇商婦,荻花楓葉吟秋江。洞天攜手三十六,醉鞭亂石成群羊。王門鼓瑟讓兒輩,沾沾白雪彈清霜。誰云燭武非少日,即今圣主開明堂。魏尚云中阨群吏,樓船十丈橫扶桑。一朝談笑生羽翼,至尊投袂呼馮唐。君不見公孫片言合武帝,千秋爵位高明光。
太公行輩赤松流,伍叔孫通了不羞。好謝君王深體識,不將身后累劉侯。
九陌千門新雨后。細染濃薰,滿目春如繡。恰信東君神妙手。一宵綠遍官橋柳。樓下蘭舟樓上酒。沙暖蘋香,渾似來時候。說與可人知信否。傷春更比悲秋瘦。
麗日舒長,正蔥蔥瑞氣,遍滿神京。九重天上,五云開處,丹樓碧閣崢嶸。盛宴初開,錦帳繡幕交橫。應上元佳節,君臣際會,共樂升平。廣庭。羅綺紛盈。動一部、笙歌盡新聲。蓬萊宮殿神仙景。浩蕩春光,邐迤王城。煙收雨歇,天色夜更澄清。又千尋火樹,燈山參差,帶月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