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臨兒 其四
我勤王事祝明君,兒似烽煙念早晨。
一種孝思同嚙指,幾封家信重銷魂。
影沈華表空中鶴,哭斷梁山頂上云。
不特白頭雙抱恨,原鸰更苦怨離群。
我勤王事祝明君,兒似烽煙念早晨。
一種孝思同嚙指,幾封家信重銷魂。
影沈華表空中鶴,哭斷梁山頂上云。
不特白頭雙抱恨,原鸰更苦怨離群。
我為朝廷之事勤勉,祝愿明君圣主;兒子就像那烽煙,我每日清晨都掛念著他。我們同樣懷著孝思,就如同古人嚙指痛心一般。收到幾封家信,更讓我黯然神傷。兒子的身影就像華表上空消逝的仙鶴,我的哭聲仿佛能哭斷梁山頂上的云朵。不僅我這白發之人滿懷遺憾,兄弟們也更痛苦地抱怨著離散。
勤王事:為朝廷盡力做事。
祝明君:祝愿賢明的君主。
烽煙:指代危險、戰事等,這里表示兒子處于艱難的境地。
嚙指:典出《韓詩外傳》,曾參母嚙指而曾子心痛,喻指母子、父子間的感應和孝思。
華表空中鶴:化用丁令威化鶴歸鄉的典故,這里表示兒子逝去。
原鸰:原指兄弟,典出《詩經·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處于為朝廷事務奔波時期,兒子可能遭遇不幸離世,詩人在悲痛中寫下此詩以悼念兒子,同時也抒發兄弟離散的哀傷。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兒子,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運用典故增強表現力。它展現了詩人在家庭變故中的痛苦,具有一定的情感感染力和文學價值。
兩頭纖纖少婦眉,半白半黑枰中棋。逼逼膊膊倉鼠馳,磊磊落落道傍梨。
正月馀寒未放春,漫空飛雪舞隨人。新年對客情何限,濁酒于予意獨親。澗底流泉渾似玉,門前細草總成茵。鶴歸自愛山能靜,豹隱方知霧有神。
昨夜群仙宴十洲,再三招我伴清游。酒酣忽跨長鯨去,碧玉杯盤散不收。
虛傳一片雨,枉作陽臺神。縱為夢里相隨去,不是襄王傾國人。
池館留馀雪,西山照夕曛。臘催梅蕊迸,春向鳥聲新。愁思供多病,風光欲近人。年年桃李樹,相對只傷神。
斗草階前春去,落梅笛里眉顰。夢中情事幾分真。枕痕傷別淚,燈影隔花人。鎖恨重樓寂寂,釀愁細雨紛紛。子規啼血到黃昏。如何三月盡,猶有未銷魂。
虞山摴西城,尚湖繞其趾。青屏照玉鏡,屈摺十八里。傳聞漢真人,丹成飛入水。到今水不腥,魚鱉長而美。往年山中人,夜半忽驚起。神鋒閃烈電,爍爍光不已。平明斸山骨,石函半镵毀。土花蝕蒼龍,歲月不可紀。玄靈啟幽秘,結構此經始。云香染衣佩,嵐翠襲巾履。道人方晏坐,秋葉打窗紙。西風送詩句,吹入千巖里。收拾費工夫,遠來將舉似。見叟卻忘言,爐煙生棐幾。徐云乘興出,興盡行當止。山中有緣事,比欲相料理。白鶴數日饑,吾今且歸耳。
禺中巳,進修凈土須決志。如喰甘露自知甜,且莫謗人道不是。
仙客揮毫不可招,綠云猶繞翠蕤飄。天風吹醒丹淵夢,冉冉青鸞下九霄。
金獸裊香穗,銀燭燦花枝。眼前風景殊異,酌酒慶生時。要是祖宗流慶,方有此身此日,盍亦反其思。何以上雅壽,敢用此為規。況君家,本學業,致輕肥。牙簽玉軸,全勝阡陌占東西。好把胸中一點,照破堂中萬卷,五福自來宜。謹勿效雌伏,指日要雄飛。
靈云一見不再見,紅白枝枝不著華。叵耐釣魚船上客,卻來平地摝魚蝦。
古岷橫枕坤維首,連標遠接昆崙右。我歷江山欠此游,青夢繞之良已久。
來觀古柏丹淵客。
春寒犢子瘦,誰與念農耕。地底多生暖,天邊正要晴。落梅棲雪暈,裂竹見風聲。為問催花鳥,如何得使名?
水落橋痕在,沙乾岸草枯。霜馀槐老壯,風際竹清疏。啄木高逾響,鹡鸰飛且呼。二年親友絕,惟有對禽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