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山雜詠二十首 其九
已過溪云幾十重,
忽聞林外一聲鐘。
欲尋人處無人問,
滿地縱橫是虎蹤。
已過溪云幾十重,
忽聞林外一聲鐘。
欲尋人處無人問,
滿地縱橫是虎蹤。
已經穿過了幾十重溪上的云霧,忽然聽到樹林外面傳來一聲鐘聲。想要找人詢問情況卻找不到人,滿地縱橫交錯的都是老虎的蹤跡。
幾十重:形容云霧很多。
一聲鐘:指寺廟的鐘聲。
縱橫:交錯的樣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可推測,詩人應是在深入山林游覽時,被山林的荒僻寂靜所觸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或許處于一個相對安寧的時期,詩人有閑暇深入山林探尋自然之美。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山林的荒僻幽靜,突出人在山林中的孤寂。其特點是意境營造出色,以常見意象勾勒出獨特氛圍。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細致的觀察和獨特感悟。
知君避跡在墻東,自縛茅齋自洗桐。
老興尚能浮大白,新詩未許號三紅。
縱饒杞菊無余俸,賴有煙云養此翁。
惆悵松陵鄉路近,樂郊門地晚增榮。
元長齋壁柳惲句,千古才人皆嘆羨。
平生詞場從諸老,獨恨斯人闕謀面。
一朝九原遂不復,返視吾詩墨猶絢。
知公生天備忠孝,況以須彌磨作硯。
人間大師雖零落,剩簡冥搜久難倦。
所嗟杜韓證分語,造膝無由究動變。
宵殘斗傾風壓屋,恍有傀顏夢中見。
誰從城市理丘壑,三徑園林小負郭。錦川瞥見墮芙蓉,英嶺俄令混沌鑿。神鰲頂上峙三山,巨靈掌中擘五岳。
豐隆夜策雨師來,青天一面玄冥開。搖曳長虹跨碧水,輪菌玫瑰繡蒼苔。綠竹森森敞亭榭,白云片片落樽罍。
六月林間疑積雪,虛牖明窗自皎潔。靜處常焚百合香,經行時采三花襭。重嵐千仞起眉端,飛流十道沫如屑。
若有人兮冠嵯峨,被薜荔兮帶女蘿。戶內煙霞聊穩臥,倒屣招邀日相過。以茲搆樓字見賢,賢首高人踞上座。
座上瓊編護絳紗,胸中五色爛云霞。鄴侯癖書藏滿架,惠子多方陳五車。別有蕭齋僅環堵,別有丈室擬凈土。
酒徒至此且躊躇,瞿曇老子閒揮麈。主人翱翔翰墨林,許身已比雙南金。孤槎奉使華陽里,雄詞揚馬相浸淫。
三吳豪士俱辟易,鞭撻中原無堅敵。鼎食不繫鴻鵠心,垂天曾息鯤鵬翼。拄頰桐山佛頂塋,浮杯浉水鴨頭綠。
壺中浮丘天地寬,杖底盧敖寰宇窄。買斷春風費幾錢,何須踏遍長安陌。長安使者傳尺書,不分幽人解玉魚。
簪筆來承金馬詔,驪駒為駕蒲輪車。主人嗒爾謝山靈,猿鶴相猜鷗鳥驚。猿鶴亦莫猜,鷗鳥亦莫驚。
清泉白石稔天性,朝市金門寄隱淪。君不見王先生廿載文章海內名,但道漢廷登三事,還長辟雍稱五更。
群衿坐擁門如水,疏槐寂寂鳴新鶯。主人澹泊長如此,何必丘園老歲星。我披丘園圖,我歌丘園曲。
衡山山房四壁云,臥龍崗頭數椽屋,至今千載留芳躅。平泉花木徒紛紛,埋沒塵埃走狐鹿。
終陪溫樹拂袖歸,寄語丘園暫綰轂。
蚌胎微吐露靈砂,
略與東皇報歲華。
底事花魂多荏苒,
逼人詩思在些些。
慶都山人齊伯高,袖有五色之仙毫。李白樓前忽相遇,便呼銀甕出蒲萄。
我本山林麋鹿姿,多君點染出清奇。不知老去愁多少,但覺秋霜滿鬢絲。
昨夜南關對月時,客心如水向南馳。京城此去猶千里,歲晏還家未有期。
錢唐聞已解重圍,
招隱嘉賓喜不支。
夜雨新來大雷信,
秋風重賦小山詩。
昨夜東風夜雨涼,
滿山啼鳥自宮商。
松陰覆地苔華濕,
坐對爐煙白日長。
不辨時人直與迂,濁纓且喜近淮居。
朝衣脫后常耽睡,野史修時或借書。
恨乏青山供采藥,愛看白鳥伺吞魚。
東園賣酒花開近,待看詩翁倒載車。
鷙鳥憑空而起。云霄堪致。
青春一線上青天,禁得無聲墮地。
怪底輕狂可喜。欲飛還止。
十年前事憶兒童,此日依然故紙。
剔彼高山大川字,
薄我玉篋金扃中。
從此九州不光怪,
羽陵夜色春熊熊。
午夜一聲雷,急雨如飛雹。枝上殘紅半點無,密葉都成幄。
苦恨簿書塵,剛把閑身縛。卻憶湄湘春暮時,處處堪行樂。
心遠塵難到,高堂便讀書。
鳳歸巢已覆,鶴去柵常虛。
野水平荷葉,清風繞竹廬。
靜邊生萬感,況復晚涼初。
一齡父見背,無知人所憐。如何白頭子,有母抱終天。
六旬顧復恩,盡付東流川。堂虛不敢登,衣敝不敢牽。
茍知母已死,思歸亦徒然。哀哉欲重見,非夢即黃泉。
養兒空令老,何如早棄捐。棟也代父行,匹馬走燕然。
忘軀冒矢石,一往更無前。慚愧我為子,反不如汝賢。
幽淚鑄成蕉上露,玉笙怨斷秋來路。
蕉心宛轉滴還穿,秋痕歷歷花前句。
悽窈峨妝去不回,舊時香茗賦誰裁。
唯馀俊逸江南筆,并入蕪城寫此哀。
連云列戟羽林郎,苑樹依然夕照蒼。
一狩北園盛車馬,再尋東閣杳冠裳。
滫蘭苦污生前佩,炷麝能升死后香。
赫赫爰書鑄惇史,天門折翼夢荒唐。
寵冠親賢料遽衰,致身胡取亟登危。
將軍清靜歸醇酒,公子聲華誤繡絲。
坊樂入筵天慶節,殿材營第水衡司。
十年風誼虧忠告,江海堙流此淚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