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題新居羅長卿觀瀾閣蘭堂二首 其一
大江來章貢,小江出香城??煸找婚w上,揖此二水清。
江落波瀾靜,江漲波瀾驚。四時五變化,兩目常兼并。
登臨茍得要,坐使萬象呈。吾聞鄒國軻,恥作么么生。
平生浩然氣,直與天地盈。觀水必觀瀾,寓言見真情。
雨集溝澮間,肯把青眼橫。長卿軻之徒,胸中氣崢嶸。
學障百川東,詞如三峽傾。此道素自得,此景宜天成。
我本煙波徒,臨流嘗濯纓。他年理漁艇,往尋鷗鷺盟。
倘繪新居圖,載我一葉輕。
大江來章貢,小江出香城??煸找婚w上,揖此二水清。
江落波瀾靜,江漲波瀾驚。四時五變化,兩目常兼并。
登臨茍得要,坐使萬象呈。吾聞鄒國軻,恥作么么生。
平生浩然氣,直與天地盈。觀水必觀瀾,寓言見真情。
雨集溝澮間,肯把青眼橫。長卿軻之徒,胸中氣崢嶸。
學障百川東,詞如三峽傾。此道素自得,此景宜天成。
我本煙波徒,臨流嘗濯纓。他年理漁艇,往尋鷗鷺盟。
倘繪新居圖,載我一葉輕。
章貢水匯聚成大江而來,香城流出小江。在這閣上真是暢快,能拱手面對這兩條清澈的江水。江水低落時波瀾平靜,江水上漲時波瀾驚人。四季有五種變化,兩眼能常同時看到。登上樓閣若能抓住要領,能讓萬物景象都呈現。我聽說鄒國的孟子,恥于做渺小之人。他平生有浩然之氣,能與天地同存。觀水一定要看波瀾,這寓言可見真情。雨水匯集在溝渠之間,怎會被看重。長卿是孟子一類的人,胸中正氣不凡。學問如百川向東流,文辭像三峽水傾瀉。此道向來自己領悟,此景應是天然形成。我本是浪跡煙波之人,曾在水邊洗滌冠纓。有朝一日整理漁艇,去與鷗鷺結盟。倘若繪制新居圖,畫上我一葉扁舟。
章貢:章水和貢水,在江西贛州合流為贛江。
香城:未明確所指,可能是當地小地名。
么么生:渺小之人。
浩然氣:出自《孟子·公孫丑上》,指一種至大至剛的正氣。
溝澮:田間的溝渠。
青眼:表示對人喜愛或重視。
煙波徒:指浪跡江湖之人。
濯纓:洗滌冠纓,比喻超脫世俗,操守高潔。
鷗鷺盟:與鷗鷺為友,指退隱江湖。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作者拜訪羅長卿新居觀瀾閣蘭堂后所作。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和平時期,作者可能有感于羅長卿的才學和新居景色而創作此詩,同時也表達自己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羅長卿的才學和精神境界,借景抒情、用典言志是其突出特點。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文人的思想和情感。
一昨官都下,同時寄客間。相從湖上寺,覽遍浙西山。駿足應千里,彪文未一斑。霜風吹病眼,老淚為渠潸。
前年驛騎過西陲,聞道萱堂鬢已絲。琴斷五弦忘舊譜,菊荒三徑負疏籬。筵前戲笑知何日,膝下嬉游看幾時。欲附一書無處寄,愁邊空詠滿囊詩。
涼意宵來曉欲冰,夢回風日自凄清。感時偷下秋前淚,隱幾孤尋雨后聲。避影閉門寧得計,耽吟隱詠失豪情。休言埋劍誰知氣,已愧沈珠尚蓄精。
重林茅舍清溪口,山人醉倒黃精酒。峰頭昨夜春雨多,起拂蘿衣聽寒溜。
江南江北八九月,葭蘆伐盡洲渚闊。欲下未下風悠揚,影落寒潭三兩行。天涯是處有菰米,如何偏愛來瀟湘。
羞問胡奴乞米炊,君恩樸斷老儋祠。蚤賡殿閣微涼作,晚課田園雜興詩。洛下共游無在者,巖頭末句欲傳誰。天公別有相裨補,素發星星兩鬢垂。巫醫末技有師生,古道今人鮮復行。受子云玄誰卒業,附韓公傳不埋名。虱猶可以箭鋒貫,蠅豈能增秤尾輕。頗欲他時觀續集,定將蒼老換朱榮。
崎嶇不盡日間關,抱得深心與苦顏。若更耽奇從此去,漸分鳥路入溪蠻。
浥露披風浩莫收,嫣然秀色照清秋。佳人日暮來何處,翠袖紅妝相對愁。
長林白日暮,凄風起山城。猛虎初負嵎,猙獰誰敢攖。狐貍左右竄,父子逐逐行。磨牙若張戟,掉尾如樹旌?;⑿胁豢山?,虎怒能咥人。吁嗟馮婦慎勿輕,古今誰是裴將軍。
故菊開誰對,新醪悵爾違。耳憎木葉下,心與塞鴻歸。兒女催蓬鬢,家園滯綵衣。問君稱慶暇,何處采山薇。
吳王城外桓王墓,秋樹連云棘樹低。寶氣已隨金雁化,磷光還照赤烏棲。三分割據嗟何及,一代英雄孰與齊。下馬荒丘酹卮酒,不堪風雨晚凄迷。
聯翩辭海曲,遙曳指江干。陣去金河冷,書歸玉塞寒。帶月凌空易,迷煙逗浦難。何當同顧影,刷羽泛清瀾。
山椒靄靄暮云徂,一雨翻盆物盡蘇。父老相逢笑相語,今年和氣舊時無。
瑯玕挺碧梅舒白,歲暮相依傲殘雪。一雙靈鵲何處來,枝頭似報春消息。良工畫筆妙入神,寫生一一皆逼真。半幅霜紈才尺許,無限風光照眼新。問君茲圖何自得,先公育材有遺澤。靈襟元不受纖塵,諸生獻此旌衷臆。嗚呼茲圖百世宜珍藏,大訓天球端可方。
雨罷寺樓曉,曲堂秋樹間。暫輟今朝講,一玩北湖山。仰瞻上方云,遙見林屋關。飛淙盡日雨,流禽先暮還。即境知妄跡,觀空怡妙顏。余乏道門舊,阻陪高坐閑。馳詠終非侶,當冀一追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