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三日大風如雷拔木飄瓦勢甚可畏適太常楊邃庵詩來倚韻答之二首 其二
剛風挾雨猛于雷,地卷喧天故故豗。
萬騎驟馳排陣入,百川翻立擁潮回。
簸揚可是箕星好,消息還從巽卦來。
我欲訟之何所作,一函封事九重開。
剛風挾雨猛于雷,地卷喧天故故豗。
萬騎驟馳排陣入,百川翻立擁潮回。
簸揚可是箕星好,消息還從巽卦來。
我欲訟之何所作,一函封事九重開。
強勁的風裹挾著雨,比雷聲還猛烈,大地仿佛被卷起,喧鬧聲震天響。就像萬匹戰馬驟然奔馳,排成陣勢沖入;又如同百川水浪直立,簇擁著潮水回流。這狂風肆虐難道是箕星作祟?消息應該是從巽卦所代表的風而來。我想為這災害申訴,寫一封奏章呈給皇帝。
剛風:強勁的風。
故故豗(huī):不斷地轟響。
箕星:星宿名,傳說箕星主風。
巽(xùn)卦:八卦之一,代表風。
封事:密封的奏章。
九重:指皇帝居住的地方,這里代指皇帝。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題可知,當時遭遇大風如雷、拔木飄瓦的惡劣天氣,詩人收到楊邃庵的詩后,依韻作答。當時社會可能面臨著自然災害帶來的影響,詩人面對這樣的狂風災害,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狂風災害景象并表達訴求。其突出特點是描寫生動,運用多種手法展現風勢。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詩人對自然災害的關注和擔當。
自小離家住日邊,
去家只道路三千。
從人問得來時路,
回首元來在目前。
暖風銷盡樓陰雪。昨夜香衾全體熱。
并頭羞戴蕙雙花,連理初生桃百葉。
禁煙未屆清明節。拋隳光陰剛二月。
自批湘竹制風箏,杏子紅綾糊蛺蝶。
朔氣初飛萬樹霜,驚傳胡馬過漁陽。
從軍豈乏三河少,度漠曾招六郡良。
鳴鏑月寒窺雁塞,射雕云暗散龍荒。
皇威赤羽勞諸將,不似周王擁白狼。
松葉流香露似珠,呼童收取竟何如。長生不煉神仙藥,要點羲皇一卷書。
月滿瑤臺夜未央,滿身風露拂衣涼。步虛欲待飛仙到,一曲云和一炷香。
當日溫泉浴太真,
豈知繡襪解塵生。
更于洗滑凝脂處,
尚憶胡兒在錦繃。
微兵數逾萬,一家萃胡越。
勢既等烏合,摶沙終坼裂。
懵然金鼓間,步伐棼無節。
耳目囿韜鈐,恩威輕斧鉞。
未能指臂聯,何以著勛烈。
古人推腹心,情誼敷愷切。
嗜好喜忌殊,才能贏縮別。
仁義即法律,淪浹在膚發。
齊然為我用,赴蹈亦愉悅。
乃知背水師,操術徒詭譎。
騷人思苦骨巖巖,百里攜詩相就談。
故作微詞挑遷客,不嫌春雨濕歸衫。
少年舊喜登高賦,老病今成見敵慚。
問我近來誰復可,對君聊擬誦《周南》。
浮生若流水,死別忽經年。
淚眼驚秋早,離魂有夢牽。
鶴飛華表月,花落夕陽天。
此日西窗下,空馀詠絮篇。
詩界當初唱革新,文壇鏖戰過兼旬。
周秦以下無馀子,歐美之間見幾人!
廿紀風潮翻地軸,千秋事業任天民。
劫殘國粹相謀保,尼父春秋痛獲麟。
重修禮樂佐文明,
樂善終能保令名。
兩漢賢王誰與并,
河間以后便東平。
誰來躡高步,
幽徑已荒涼。
落葉無人掃,
哀猿空斷腸。
竟日人行絕,惟聞鳥語多。
忽逢樵婦斧,更聽牧兒歌。
兩岸青簾簫鼓多,
閑愁到此總消磨。
湖光十里平如掌,
穩泛輕舟擊楫歌。
塞水合流處,聲喧十里繁。
乍聞堪動色,相對未能言。
束峽黿鼉怒,驚濤日月翻。
祗應阻邊馬,不得入中原。
北京巡幸戒春時,扈從千官樂載馳。惟有鳳凰池上客,承恩先去候鸞旗。
綵筆喜辭西掖去,畫船遙向北京行。黃河十月無冰結,千里長風幾日程。
紫禁遙連萬歲山,明年思爾佩珊珊。龍文五彩騰云氣,應向黃金臺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