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二首
清晨出郭更登臺,不見馀春只么回。
桑葉露枝蠶向老,菜花成莢蝶猶來。
晴絲千尺挽韶光,百舌無聲燕子忙。
永日屋頭槐影暗,微風扇里麥花香。
清晨出郭更登臺,不見馀春只么回。
桑葉露枝蠶向老,菜花成莢蝶猶來。
晴絲千尺挽韶光,百舌無聲燕子忙。
永日屋頭槐影暗,微風扇里麥花香。
清晨出城又登上高臺,沒看到暮春景色就這般返回。桑葉掛滿露珠,蠶漸漸老去,菜花開過結了豆莢,蝴蝶仍在飛舞。晴空中游絲千尺挽留著春光,百舌鳥不再啼叫,燕子正忙碌不停。漫長的白天里屋前槐樹影子幽暗,微風中飄來陣陣麥花香。
郭:外城。
馀春:暮春。
只么:這般,如此。
晴絲:蟲類所吐的、在空中飄蕩的游絲。
韶光:美好的時光,常指春光。
百舌:鳥名,善鳴。
永日:漫長的白天。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創作于詩人在鄉村生活時,初夏時節,詩人外出游玩,被鄉村的初夏景色所吸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初夏鄉村景色,突出特點是善于捕捉初夏景物特征,語言清新。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古代詩人對自然細致的觀察和對生活的熱愛。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釋迦老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幻化空身即法身,個中無染亦無塵。 拈匙把箸如明了,掃地燒香不倩人。
萬事無如退步人,孤云野鶴自由身。 松風十里時來往,笑揖峰頭月一輪。
不早知此體,元來托大人。 低頭拜縣吏,誰擬霍將軍。
父賜子以死,君侯安所疑。 忍哉指鹿相,無復祖龍知。
莫遂終養志,難酬罔極恩。 哀哀父母句,腸斷不堪聞。
鍋里爺娘語,寒山太猛生。 不妨時著眼,直是得人驚。
曾聞豺祭獸,還見獺陳魚。 人茍不知祭,能如豺獺乎。
虎狼不仁也,何乃謂之仁。 仁之於父子,父子亦相親。
岳瀆儲精,冰壺里、精神可掬。三萬卷、龍蛇落紙,瑯桿撐腹。便合彈冠登要路,如何袖手緘空谷。又誰知、天獨授先生,長生。 鶴易怨,龜多縮。竹太瘦,梅偏獨。算人間何物,可傳心曲。但愿君如天上月,年年此夜團如玉。更有人、千里共嬋娟,偷香祝時出愛姬。
如何殺一婦,能致旱三年。 婦孝無知者,知之惟老夫。
漢有孝廉舉,誰知發自舒。 可憐三策罷,卻去相江都。
連理庭中木,叢生坐側芝。 未嘗聞孝感,一一有茲奇。
祀灶令人富,相傳陰子方。 安知田至孝,非在薦黃羊。
一點殘紅欲盡時。乍涼秋氣滿屏幃。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調寶瑟,撥金猊。那時同唱鷓鴣詞。如今風雨西樓夜,不聽清歌也淚垂。
情似游絲,人如飛絮。淚珠閣定空相覷。一溪煙柳萬絲垂,無因系得蘭舟住。 雁過斜陽,草迷煙渚。如今已是愁無數。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過得今宵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