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郊觀射戴玉案葉雨湖錢憲副劉民部同賦
東郊春草合,雜英紛滿林。
同聲有勝集,興言相追尋。
白羽晝搖月,鳴骹風遞音。
已負投筆志,曾是懸弧心。
射雉休重賦,蜚鴻聊一吟。
東郊春草合,雜英紛滿林。
同聲有勝集,興言相追尋。
白羽晝搖月,鳴骹風遞音。
已負投筆志,曾是懸弧心。
射雉休重賦,蜚鴻聊一吟。
東郊的春草已經茂密相連,各種花朵繽紛地開滿樹林。志同道合的人有這美好的聚會,大家興致勃勃地相互追隨。白色羽箭在白天仿佛搖著月亮般耀眼,響箭的聲音隨風傳來。我早已辜負了投筆從戎的志向,也曾有過男兒出生時懸弧的壯志豪情。不要再重復作射雉的賦了,且來吟誦一下關于飛鴻的詩吧。
合:茂密相連。
雜英:各種花朵。
勝集:美好的聚會。
興言:興致勃勃地。
白羽:指白色羽箭。
鳴骹(xiāo):響箭。
投筆志:指投筆從戎的志向,東漢班超曾投筆從戎。
懸弧心:古時男子出生,家人在門左懸掛一張弓,后以“懸弧”指男子的壯志。
射雉賦:南朝徐孝嗣曾作《射雉賦》。
蜚鴻:即飛鴻。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題可知是詩人與戴玉案、葉雨湖、錢憲副、劉民部等人在春日郊野聚會觀射時所作。當時社會環境或許較為安定,詩人在聚會中觸景生情,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圍繞春日郊野觀射,展現聚會場景與詩人心境。其特點是將春景、觀射活動與個人情感相結合,用典豐富內涵。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聚會的生活與情感。
悵望南巡竟不還,淚和湘雨暮斑斑。須知竹死愁方盡,莫恨秦人鞭赭山。
馬足關河,鶯啼院宇。舊經行地無尋處。無情惟有紙鳶風,年年吹綠臺城樹。三月桃花,一汀芳杜。柳綿如雪飛還住。夕陽西下水東流,蘭舟好載春愁去。
秋入空山萬竅鳴,山前山后亂潮生。不知天籟非人籟,卻認風聲似海聲。直干也隨羊角旋,高枝唯恐鶴巢傾。畢宏韋偃還聽否,慘淡經營畫得成。
閉門度芳辰,念此風雨惡。今日忽復晴,青郊縱行樂。引杖聽鶯啼,持杯看花落。庭綠樹陰交,春容已非昨。微酣愛酒清,放歌悲發白。茫茫師旅間,擾擾煙塵隔。夙昔愧棲遲,于今喜離索。明朝溪上田,買牛自在作。
相思曾漢苑,相見此江城。楊柳春山細,蘼蕪夜雨生。鳳題今日字,龍臥昔人名。世事孤心在,霜華兩鬢驚。艱危吾抱病,流落爾何情。作賦看霞墜,開尊對月明。雙鴻聛聣暮,尺牘廣陵行。莫忘滄浪水,紅塵滿客纓。
啾啾草間雀,日隨黃鳥飛。爭先赴稻粱,寧顧野人機。便便善柔子,懷利近相依。但慕春荑好,不見秋霜霏。驅車逐走鹿,中路忘所歸。豈不愛其躬,天命與心違。古道今巳矣,感悟空涕欷。
月華燈影光相射。還是元宵也。綺羅如畫,笙歌遞響,無限風雅。鬧蛾斜插,輕衫乍試,閑趁尖耍。百年三萬六千夜,愿長如今夜。
水族何時把臉翻,獨來山里創家園。世間自有留爺處,樹上亦能延續繁。
干戈不到處,風物漸諧心。人聚百年室,樹連十里陰。兒童喧古道,耳目遠秋砧。太息北來客,聊為咷后吟。
行背青山郭,吟當白露秋。風流無屈宋,空詠古荊州。
共作名山隱,三秋采蕨薇。寧辭今日別,袛恐故人稀。斗酒不得醉,白云相與歸。秋來玄雁度,可向海門飛。
人間何處近蓬瀛,滄海東頭第一城。門外碧桃花未老,庭前丹桂子初生。兩回甲子從頭數,重受官銜徹底清。白首相看無個事,含飴日日有馀情。
鶉衣皆惡顏,章紱無丑容。容顏未嘗異,人心自不同。西鄰起高樓,妖冶衒春秾。玳筵陳圓方,朝暮雜歌鐘。東家席為門,著書述軒農。豈能望膏粱,糠覈亦不充。一門軒蓋集,一門蟊罔空。是非千載定,奚恤達與窮。
一室寬于養鶴籠,荻簾疏透雪花風。怪來幾案無寒色,春在題詩卷子中。
佛宮天上有,人世見應稀。客遇鐘鳴飯,僧披御賜衣。青春忘蝶夢,白日說龍飛。遙憶宸游處,金蓮照夜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