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閑居精舍呈正上人
太室三招提,其趣皆不同。
不同非一趣,況是天游宮。
雙嶺前夾門,閣道復橫空。
寶坊若花積,宛轉不可窮。
流泉自成池,清松信饒風。
秋晏景氣迥,皛明丹素功。
將近隱者鄰,遠與西山通。
大師假惠照,念以息微躬。
太室三招提,其趣皆不同。
不同非一趣,況是天游宮。
雙嶺前夾門,閣道復橫空。
寶坊若花積,宛轉不可窮。
流泉自成池,清松信饒風。
秋晏景氣迥,皛明丹素功。
將近隱者鄰,遠與西山通。
大師假惠照,念以息微躬。
太室山有三座佛寺,它們的情趣各不相同。不同并非只有一種趣味,何況這里是如仙境般的天游宮。雙嶺在前方夾著寺門,閣道又橫跨在空中。佛殿像堆積的花朵,曲折幽深看不到盡頭。流動的泉水自然形成池塘,清松間確實常有風吹過。秋末景色格外開闊,明亮地展現出紅白色彩的功效。這里臨近隱者的居處,遠處與西山相通。大師若能給予慧照,希望借此讓我身心安寧。
太室:指太室山,嵩山的東峰。招提:梵語,后指佛寺。
天游宮:這里指閑居精舍,形容其如仙境。
閣道:架在空中的通道。
寶坊:指佛寺。
秋晏:秋末。景氣:景色。迥:開闊。
皛(xiǎo)明:明亮。丹素:紅色和白色。
假:給予。惠照:佛教語,指佛的智慧光芒。
微躬:自身,謙辭。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可能在游覽太室山的閑居精舍時,被這里的清幽環境和佛教氛圍所感染,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佛教盛行,文人雅士常與僧人交往,寄情山水寺廟,尋求精神寄托。
這首詩描繪了閑居精舍的獨特景致,展現了詩人對寧靜生活和精神解脫的追求。在文學史上體現了唐代文人對自然與宗教融合之美的欣賞,豐富了山水詩的內涵。
當朝郤縠最知名,
開府西南握重兵。
白社分茅專節制,
烏蠻鎖甲避先聲。
威行銅柱提封遠,
官插金貂閥閱榮。
更憶雅歌同宴語,
儼然風度古儒生。
蔦蘿縈高枝,終抱高枝朽。
烈士托窮交,窮交稱耐久。
紅杏漏春光,風流已出墻。
折來瓶內潤,賞去句生香。
解語迎人笑,含情里艷妝。
夜深同入睡,蝴蝶夢猖狂。
憐歡敢喚名,
念歡不呼字。
連喚歡復歡,
兩誓不相棄。
欲寫愁腸愧不才
依稀猶記妙高臺
問馀別恨知多少
巴蜀雪消春水來
天留竅。待君覷補真經妙。真經妙。凄涼出世,便無殘照。
南屏剩墨青山稿。西關斷甓黃妃吊。黃妃吊。六橋何限,浪枯鶯老。
將軍出鎮上虔州,
江閤喧傳駐綵舟。
陋巷已煩紆轡入,
不才敢辱致書求。
花邊玉節明銅虎,
戶外金鞍簇紫騮。
勿訝承平勞遠戍,
極知文雅足懷柔。
曉霽云飛濕,山高鳥度遲。
客登石姥嶺,人禱偃王祠。
嵐氣分晴靄,林光淡碧滋。
何年一臨眺,磨石醉題詩。
三徑幽棲郭外偏,開尊還在菊花先。
德星千里人同聚,寶月重輪影正圓。
招隱小山歌桂樹,延年大藥種芝田。
紫霞漫道相鄰近,坐對青蓮是謫仙。
一時冠蓋盛臨川,直亮推公益友先。淡泊朱絲初少味,蕭疏翠竹久彌鮮。崎嶇處世曾何病,奔走成功亦偶然。天理更疏終不失,雍雍今見子孫賢。
五月扁舟憶過門,哀憐逐客為招魂。開樽不惜清泉潔,揮汗相看白雨翻。病起清言驚苦瘦,歸休尺牘尚相存。秋風灑涕松楸外,談笑猶疑對竹軒。
瘦盡春痕喚奈何,
斷腸心事更蹉跎。
本應弱質驚寒早,
終是垂頭清怨多。
秋草泥人仍宛宛,
小蟲無意喚哥哥。
漫嫌風露霄來重,
天上雙星正渡河。
麋冷雙女自為王,
錦繡旌旗海上張。
一自伏波親討伐,
日南長作漢封疆。
我瞻西郊,云停不雨。雞棲亂山,十舍千阻。一書緘春,慰厲存撫。望之或違,搔首企佇。
停云釃之,蜚雨濛濛。啟筒有獲,如渴吸江。孤月河漢,輕飔牖窗。憶侍誨色,杖屨后從。
盱衡推予,褒袞儷榮。靡懷不傾,靡言不情。會晤良難,欻然西征。孰謂愁斛,無自而生。
竹萌觸雪,粟花綴柯。風日山城,未春已和。命駕取涂,計日不多。官曹簡書,公其謂何。
傍石蒲草瘦,
傍湖蒲草肥。
因依各已定,
不愿更相移。
瓶中桃李亦爭春
白白紅紅愛煞人
最是評章擱筆后
誰濃誰淡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