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二十九首 其十九
支提門下,五日一參。
我才合掌,汝便和南。
龍象蹴蹋,非驢所堪。
支提門下,五日一參。
我才合掌,汝便和南。
龍象蹴蹋,非驢所堪。
在支提山的法門之下,每五天進行一次參禪活動。我剛合起手掌,你就跟著行禮。這如同龍象奔騰踩踏,不是驢子所能承受的。
支提:山名,這里指支提山的佛教門派。
參:參禪,佛教的一種修行方式。
合掌:佛教的一種禮節,雙手合十。
和南:佛教的敬禮方式,即稽首、敬禮。
龍象:比喻修行高深、勇猛有力量的大德高僧。
蹴蹋:踩踏,比喻強大的佛法力量。
驢:比喻根基淺薄、修行不足的人。
此偈頌為佛教禪語,創作于佛教修行氛圍濃厚的時期。支提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當時佛教修行活動頻繁,此偈頌可能是禪師在教導弟子修行時所作,以警示弟子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修行境界,否則難以承受高深的佛法。
這首偈頌主旨在于強調修行的層次差異和修行的嚴肅性。其特點是以形象的比喻闡述佛法道理,通俗易懂。在佛教文學史上,這類偈頌有助于傳播佛教思想,啟發修行者。
云暗天低。楓林凋翠,寒雁聲悲。茅店兒前,竹籬笆后,初見橫枝。 盈盈粉面香肌。記月榭、當年見伊。有恨難傳,無腸可斷,立馬多時。
霽靄迷空曉未收。羈館殘燈,永夜悲秋。梧桐葉上三更雨,別是人間一段愁。 睡又不成夢又休。多愁多病,當甚風流。真情一點苦縈人,才下眉尖,恰上心頭。
春水滿江南,三月多芳草。幽鳥銜將遠恨來,一一都啼了。 不學鴛鴦老。回首臨平道。人道長眉似遠山,山不似長眉好。
驕馬花驄。柳陌經從。小春天、十里和風。個人家住,曲巷墻東。好軒窗,好體面,好儀容。 燭灺歌慵。斜月朦朧。夜新寒、斗帳香濃。夢回畫角,云雨匆匆。恨相逢,恨分散,恨情鐘。
怪爾知時節,逢時輒自鳴。 空階一夜響,短榻幾人驚。 呶呶催寒色,蕭蕭助葉聲。 無人悲物意,徒語不堪情。
今夕知何夕,秋色正平分。_娥此際、底事越樣好精神。已是天高氣肅,那是清風灑灑,萬里沒纖云。把酒臨風飲,酒面起紅鱗。 歌一曲舞一曲,捧金樽。從他妄想,老兔憔悴正紛紛。我為桂花拚醉,明日扶頭不起,顛倒白綸巾。天若知人意,夜雨莫傾盆。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
洛陽城東伊水西,千花萬竹使人迷。臺上柳枝臨岸低, 門前荷葉與橋齊。日暮待君君不見,長風吹雨過青谿.
爛鋪蜀錦寫烏絲。憶傾卮。燕來時。猶記半揎,云袖見凝脂。燕子只今何處去,庭院悄,誤心期。綠蕪凋盡眾芳遲。弄仙姿。瞰方池。墮井殘妝,依約景陽妃。不比春宵常苦短,拚剪盡,燭千枝。
秋入云山,物情瀟灑。百般景物堪圖畫。丹楓萬葉碧云邊,黃花千點幽巖下。 已喜佳辰,更憐清夜。一輪明月林梢掛。松醪常與野人期,忘形共說清閑話。
雙闕中天,鳳樓十二春寒淺。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瑤池宴。玉殿珠簾盡卷。擁群仙、蓬壺閬苑。五云深處,萬燭光中,揭天絲管。 馳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換。今宵誰念泣孤臣,回首長安遠。可是塵緣未斷。謾惆悵、華胥夢短。滿懷幽恨,數點寒燈,幾聲歸雁。
寒來暑往幾時休。光陰逐水流。浮云身世兩悠悠。何勞身外求。 天上月,水邊樓。須將一醉酬。陶然無喜亦無憂。人生且自由。
十年愁眼淚巴巴。今日思家,明日思家。一團燕月明窗紗。樓上胡笳,塞上胡笳。 玉人勸我酌流霞。急捻琵琶,緩捻琵琶。一從別后各天涯。欲寄梅花,莫寄梅花。
紅塵紫陌春來早。晚市煙光好。燈發萬枝蓮,華月光中,天凈開蓬島。 老人舊日曾年少。年少還須老。今夕在天涯,燭影星橋,也似長安道。
北望燕云不盡頭,大江東去水悠悠。 夕陽一片寒鴉外,目斷東西四百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