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石樁村訪唐河東刺史王仁求碑 其一
唐代河東守,周朝圣歷時。
土花封綠字,石發被金碑。
泣露麟猶臥,嘶風馬自悲。
荒原誰過問,郡乘不曾知。
唐代河東守,周朝圣歷時。
土花封綠字,石發被金碑。
泣露麟猶臥,嘶風馬自悲。
荒原誰過問,郡乘不曾知。
這是唐代河東的刺史,在周朝圣歷年間任職。苔蘚封住了碑上的綠色字跡,石發覆蓋著金色的墓碑。沾著露水的石麒麟靜臥著,似在悲泣,嘶風的石馬獨自哀傷。這荒原上的碑誰會來過問呢,連郡志里都不曾記載。
河東守:指河東刺史。
周朝圣歷時:這里的周朝指武則天建立的武周,圣歷是武則天的年號。
土花:指苔蘚。
石發:一種藻類植物。
郡乘:指郡志,記載一郡之事的方志。
詩人前往石樁村探訪唐河東刺史王仁求碑,看到碑的荒涼現狀,結合歷史變遷,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可能社會對古跡的重視程度不夠,使得古碑逐漸被遺忘。
此詩主旨在于感慨歷史遺跡的落寞和被遺忘,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營造出濃厚的滄桑氛圍。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詩人對歷史文化的關注和對古跡命運的思考。
胸中皆馬未皆癡,雪里芭蕉始畫師。到處鳶魚真活動,人間影響莫相疑。須還禹稷憂勤處,便是巢由放浪時。此意老夫知萬一,老夫今日想君知。
十年多難一身存,攬盡貂裘夜不溫。帶索尚堪吟楚澤,挾符那許過夷門。音書北闕更新主,涕淚南冠感舊恩。結發匈奴成白首,至今勛業鏡中論。
棗簾晝寂,傍倦枕蟬嘶,倍增凄楚。送春無數。嘆新歡易歇,故人難駐。半熟黃梅,更好無風無雨。小園路。待挈壺灌花,花發人去。前事知幾許。有賺客清觴,聯情緗素。怨懷怎賦。對新枝細子,舊題紅處。澹極斜陽,冷落山眉翠嫵。黯凝佇。掩孤弦、未歌先苦。
大江中隔嶺頭梅,世澤偏深在粵臺。山甫纘戎今再見,相如乘駟此重來。土風并是童時習,人士多于祭日陪。握別津亭思往事,萬民爭送使星回。
不將柔櫓釘樁搖,等視安流與怒潮。若謂他家本無事,須知滴水也難消。
幽居寂寂掩柴扉,溪水灣環碧四圍。竹竿應憐千本瘦,稻苗喜看一畦肥。鳥聲不厭呼為伴,人跡還應到此稀。欲訪朱公吟詠處,只馀秋燕傍檐飛。
哨聲紅雀語黃鶯,知我名園賞雜英。遠客應添今夕夢,海棠紅濕錦官城。
七月邊風促曉寒,河橋新霽快征鞍。滿堤柳色溪蠻語,何處棠陰野老看。總謂開誠能化俗,可堪持節更之官。山郵供張將簫鼓,為謝南中業已安。
風儀皎皎曳霞衣,此日湖天見少薇。何事鹿門深斂跡,卻從鷗渚共忘機。剡藤絢爛才雙美,煙水滄茫興倍飛。一榻久懸知有待,千秋徐稚好同歸。
我佛入深山,六載冷相守。中夜一舉頭,南辰對北斗。于此眼皮穿,一場成漏逗。普觀大地人,此事皆具有。至今二千年,公案宛如舊。不見趙州曾有言,修行變作不唧銜。
我行泉壑下,如在夢魂中。何曾一點白,得傍夜爐紅。故柳衰欲死,溪云澹復空。平生蕭索意,不解逐春風。
憶昔清純學業佳,今朝俊彥騁風華。身才均喜長于我,玉樹臨風豈謝家!
故老凄其甚,嗟余尚庶幾。勛庸遲琬琰,顧盼有晶威。伯氏供為子,諸生記攝衣。凄涼葑菲恨,圖得誨言歸。
眾芳無不改,籬菊晚猶開。護葉多編竹,憐香自剪萊。驚心寒節破,載酒故人來。忽憶東籬叟,狂歌試舉杯。
人才百年能幾見,俗子一揖已累人。元溫亦知有此客,德操未省誰為賓。聲名谷口吾宗秀,風調西湖我輩人。自是山巖著不得,天教暫此伴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