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別吳子華
抗疏酬明圣,忘身冀干旋。
孤忠無與立,清議有人編。
杞國真憂世,長沙本少年。
賜環應有日,臨別轉悽然。
抗疏酬明圣,忘身冀干旋。
孤忠無與立,清議有人編。
杞國真憂世,長沙本少年。
賜環應有日,臨別轉悽然。
上書直言以報答圣明君主,忘卻自身安危希望能扭轉局勢。孤身懷著忠誠卻無人支持,公正的議論被人記錄下來。就像杞人一樣真心憂慮世事,如同賈誼那樣本是年少有為。被召回朝廷應該會有日子,臨分別時反而更加凄然傷感。
抗疏:向皇帝上書直言。
酬:報答。
干旋:扭轉局勢。
孤忠:指忠貞自持,不求人體察的節操。
清議:公正的議論。
杞國憂世:即“杞人憂天”,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長沙:指賈誼,他曾被貶為長沙王太傅。
賜環:古時放逐之臣,遇赦召還叫“賜環”,環,與“還”同音。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因上書直言而遭遇困境,不被人理解支持,在與友人吳子華分別時寫下此詩,展現了他憂國憂民又期待被重用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憂國之情、自身遭遇的感慨及與友人別情。特點是用典自然,情感深沉。它反映了詩人的忠義情懷和當時可能存在的政治困境。
獨憐今夜靜,紅燭對人清。戶密凝香氣,窗虛納市聲。華鐙自斗彩,滿月卻嫌明。一步疏檐下,春星縱復橫。
翩若圭屑,晰如瑤粒。
十五兒郎滿面春,愛餐荖葉染朱唇。越羅衫袖籠瓜子,玉齒分明度與人。
水曲橋平雙燕語。密密層陰圍繡幕。梅姿不受暑光侵,攜玉斧。迎仙女。為問乘鸞何處所。杯酒流行無盡處。繞膝花花前后舞。笙歌移□下蓬壺,天付與。凌云侶。京兆近來眉更嫵。
風露浸秋色,煙雨媚湖弦。旌旗十里小隊,擬約醮壇仙。身在黃旗朱邸,名在玉皇香案,底事個人傳。正恐未免耳,驚攪日高眠。虎分符,龍握節,鹿御轓。于君本亦馀事,所樂不存焉。一點春風和氣,無限藍田種子,渺渺玉生煙。富貴誰不肯,借問此何緣。
平生赤壁慕黃州,夢想坡翁一夕游。老眼欲窮今日興,西風吹動滿江秋。山川未稱文章妙,糟粕空令畫筆求。望斷英雄橫槊處,楚云汀樹思悠悠。
一片江云早蘊春。江云散卻白鷗親。千萬劫,二三人。明星攜手渡紅塵。
堪輿運玄化,萬物品匯分。狉狉鹿豕群,中有五色麟。圣哲不出世,郊囿可能馴。粵從光岳分,鴻靈咸糾紛。征役石漸漸,戰伐車轔轔。詩亡春秋作,三嘆悲圣人。西狩折其足,反袂那能聞。而況千載下,遺軼已絕塵。木鐸響不振,安能此身親。冥冥晦暮夜,高燎誰煬晨。縱橫紛季子,法律慘商君。吾道成說輻,君子嘆伐輪。時無郢人鼻,誰運匠石斤。世喪道未喪,氣盛化自神。無道固恥谷,有道亦恥貧。蛟翁世耆俊,皇華重諏詢。次公早識面,次第以禮賓。乃聞抗高誼,木石將終身。云間有山峽,劫火不得焚。石間有書室,雪跡猶未陳。當路風詩書,出此屋壁文。青青集衿風,勖爾小子勤。斯道未墜地,百世知所因。苞栩成集鴇,白茅尚包麇。終期人皋稷,相與帝華勛。中立天地極,再還風俗淳。愿言放巢許,使得老轅申。吾為混沌氏,抑為葛天民。俯仰慨今古,悠悠秋復春。夜半舟壑移,故者誰其新。
滿路清霜逗客衣,五更初點放朝歸。才微襪線知無補,心著寒灰不共飛。
綠野年來喜有秋,行春到處小淹留。朝陽亭上初披霧,水月巖中更枕流。竹徑不容周俗駕,桃蹊還泊晉漁舟。遨頭自愧非元老,濫總師干乏壯猷。乘軺初至憶前秋,豈意持麾尚此留。立屋得僧成宴喜,游山如謝欠風流。勸酬同把菊花盞,來往自操蓮葉舟。向晚洞門煙漸鎖,祗應歸興更宜猶。
凌云見桃萬事無,我見杏花心亦如。從此華山圖籍上,更添潘閬倒騎驢。
清遠吳興古山水,毗山去郡不十里。一塔飛英到峰墮,萬井炊煙并云起。梁國才人柳侍中,構亭爭勝白蘋風。棠陰欲盡兔葵出,千載風流指顧空。彷佛山靈訴天帝,遣作中丞讀書地。洗硯池含星斗文,題詩壁吐云霞氣。修廊復閣冠坡陀,美筱蒼藤衣澗阿。花如懷縣齋前密,果比閑居賦里多。我歌一贈毗山長,為是浮家易來往。糟丘好釀三百斛,莫遣王猷信仍爽。
景純千載留真訣,今日多君笥篋收。筇杖登山憑指點,星盤到處決疑謀。但存方寸分真假,勿作波濤有忮求。歿即安兮生荷德,于公積慶自悠悠。
荔枝花爛因多雨,今歲荒園結實稀。喜得丁香千顆熟,慚分紅翠一朝肥。甜心豈有瓊漿似,入掌方知火齊飛。欲得君裁王逸賦,故將焦核博珠璣。
書舍大如斗,煩暑苦郁蒸。危闌俯長江,晚來試一憑。披襟待明月,坐愛風泠泠。逍遙遺俗慮,物我兩忘形。只此足清賞,何須踏層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