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 其三
正中來,
一葉輕舟泛遠灘。
錦鱗不觸香鉤餌,
何得絲綸更犯膻。
正中來,
一葉輕舟泛遠灘。
錦鱗不觸香鉤餌,
何得絲綸更犯膻。
從正途而來,像一片樹葉般的輕舟在遙遠的灘頭飄蕩。美麗的魚兒不觸碰帶著香氣的魚鉤魚餌,又怎會讓絲線沾染腥味呢。
正中來:佛教用語,指一種修行境界或狀態。
錦鱗:美麗的魚。
香鉤餌:帶有香氣的魚鉤和魚餌。
絲綸:釣魚用的絲線。
膻:腥味,這里可引申為世俗的誘惑。
此詩屬于禪詩,禪詩往往是禪宗僧人或修行者在參禪悟道過程中的感悟表達。創作時間和具體背景較難確切考證,但大致是在禪宗思想盛行的時期,詩人可能在修行過程中有所體悟,以詩來傳達修行的境界和心得,強調不被世俗名利等誘惑所迷惑,堅守正道。
這首詩主旨是宣揚一種超脫世俗、堅守正道的禪理。其突出特點是用生動的意象和比喻來表達抽象的禪意。在禪詩文學中,它是體現禪宗思想和修行理念的典型作品,有助于后人了解禪宗的修行境界和精神追求。
曉望諸峰翠色新,雨馀芳草碧如茵。春光已過湔裙節,勝地渾無蠟屐人。旅病那堪花入夢,暮寒不厭酒沾唇。遙思二月秦淮柳,蘸露拖煙委曲塵。
三年無處不盤桓,客舍逢君一破顏。長共清尊無足恨,每聞佳句有余歡。閑來步緩煙郊晚,醒后談深雨榻寒。今日獨歸翻似客,杏花狼藉不曾看。
千蛙鳴噪污池水,萬蟻奔馳一腐蟲。得喪世間能幾許,冥冥高處有飛鴻。
閨中惟喜線收多,不道無如白發何。我欲乘春尋釣伴,黃灣晴處弄滄波。
淪落俱為患難家,先賢遺澤遍江涯。端人相取濯孺子,知己能伸鮑叔牙。兩地丹青留碧血,百年憔悴賦懷沙。尚存一息酬恩日,未敢逢君說鬢華。
忽然楊柳幾絲風,零落桃花數片紅。滿面好春吟不得,一園蝴蝶過墻東。
文章誰后死,奇險自開山。肅月平蟬訟,光風正草奸。枝強鳥不武,篆蝕石能班。笑我瘦郊島,蠶吟秋卷刪。
安期高蹈,療俗千祀。綠海孤游,朱顏常駐。揮璧阜亭,酬舄始帝。去矣銀臺,永遺塵世。
暗里朱衣未足憑,夜窗老眼霧層層。長才自信工穿葉,短棹還思過采菱。百里封疆看小試,十年鄉榜憶同登。司徒事業君家事,繼美無言尚未能。
危崖寶殿接天高,云淡風輕燭影搖。寂寞山門斜照里,殘碑猶自記南朝。
人高鄉月旦,俗下使輶軒。小學方今授,通儒自昔論。陔蘭當節媚,林筍及冬溫。讓叔二分業,含甥一本恩。書翻孔氏壁,金擲管寧園。有道須旌辟,昵公絕奧援。諸生半魯國,亞子直黃門。皋鶴聲聞切,山龍獻納尊。移忠為諫草,于道即微言。晻靄扶風帳,青蔥下馬原。不忘深水木,每易薦蘅蓀。今日靈光殿,依然漢獨存。
江樹蕭森江水長,今朝風雨又瀟湘。沖霄道上迎門揖,笑指看花前度郎。
七個賢人八個仙,古今兩席未曾遷。憑誰入座當虛左,獨子持杯許大年。日日微醺長入社,時時閒念露全天。天涯投分情無限,石鼎爐煙別有緣。
兩厓形勝自天開,奪港猶思卷土來。千古海陵遺跡在,云濤回望重堪哀。
兩峰高峙玉,五畝秀含滋。細柳未眠種,脩篁方醉移。雨將云出谷,水引月歸池。動靜天機密,何人共一卮。朵頤常逐逐,觀復自休休。靜晝青竹筍,深春黃栗留。覺圓熏穟直,夢破茗華浮。為問連山易,床頭好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