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日三首 其三
百草堪為藥,舟行不及收。
岸旁蕭與艾,從聽到寒休。
百草堪為藥,舟行不及收。
岸旁蕭與艾,從聽到寒休。
百草都可制成良藥,船行時來不及采摘。岸邊的蕭草和艾草,從端午一直生長到寒冬。
午日:端午。
堪:可以,能夠。
蕭與艾:蕭草和艾草,在古代常被視為賤草。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端午有采藥習俗,詩人在舟行途中看到百草與蕭艾,結合自身境遇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物抒懷,通過百草與蕭艾的不同遭遇,反映社會對事物價值判斷的偏差。其特點是借景抒情、對比鮮明,在詩人作品中體現了其對社會現象的思考。
妾失鴛鴦伴,君方萍梗游。少年歡醉后,只恐苦相留。
雙塔金光隱夕陰,孤城寒氣日蕭森。山圍疊嶂黃牛聳,水落回塘白石深。涼日松杉空苒苒,秋風禾黍自沉沉。東南千里兵塵合,愁絕春時悵望心。
老子百般足,無事可閑憂。幾年思返林壑,今日愿方酬。潦倒戲衫舞袖,郎講門槌拍板,端的這回收。日月兩浮轂,身世一虛舟。想鷦鷯,與鴻鵠,不相謀。驚鱗萬里深逝,誰肯更吞鉤。醉則北窗高臥,醒則南園行樂,莫莫更悠悠。云在山中谷,月在水中洲。
郭外清居隔市塵,龍溪水竹是通津。名花已獻園中瑞,賀燕兼攜掌上人。三徑可能容傲骨,千金猶得買芳鄰。當筵奏罷斯乾頌,出谷流鶯調轉新。
喬松落澗節輪囷,詩書萬卷終經綸,日華隔霧光難晨。公獨知其墮凡塵,何當一為問大鈞。
臥對郗人氣已真,晚依丘壑更無倫。不須復預清言侶,自是江東第一人。亟往遄歸真曠哉,聾人不信有驚雷。雖云不必見安道,已誤扁舟犯雪來。失腳來游九陌塵,故溪何日定抽身。便同賀老扁舟去,已笑西山鄭子真。雨細風斜欲暝時,淩波一葉去安歸。遙知夜宿蛟人室,浪卷波分不著衣。
出浦望斜月,隔江聞棹歌。家從今日遠,愁比昨宵多。野燒疑烽火,鄉心逐逝波。一年惟兩日,又向客邊過。
三年留滯江之南,歸來故園寢亦甘。經理草堂唐寶應,耘鋤荒徑晉陶潛。寸心自昔似南八,雙鬢只今如謝三。手栽楊柳既合抱,木尚如此人何堪。
質暴難入德,心粗寧配義。君看簞瓢人,磨礱極醇粹。
銀鑰春開虎豹關,萬方拜舞玉珊珊。銀河露濕金莖柱,寶炬光搖玉筍班。風落鈞天門左角,云扶帝座殿中間。欲知盛世無為意,退食夔龍納諫還。
血格生煎勝降真,卻嫌沉速味多辛。女兒香角尤恬靜,非霧非煙一縷春。
絳帳古稀春,良夜鐙初試。人與天公并日生,猶記蟠根地。彩筆正如花,恰稱斑衣戲。玉茗丹砂色淺深,并作蓬萊醉。
孤舟入流河,難可窮端倪。將南復指北,飄轉檣竿旗。風色忽首尾,日光無東西。團團蟻旋磨,歷歷人扶犁。布帆一何勞,上落千百回。彎腰眾水手,邪許聲能齊。舷欹舵每側,退懵進亦迷。未覺岸流轉,時見行樹移。客子不識路,但恐舟行遲。來船亦如此,彼猶順水推。
齊世方昌書軌同。萬宇獻樂列國風。
去者不可追,歲月如飆馳。不聞陽鳥飛,暫掛秋蟲絲。圓荷媚朱明,蘭澤多春姿。風日見搖蕩,萎謝當語誰。所以古之人,光景貴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