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紹興甲子赴試此地卜居今十年三歷秋舉每遇中秋必與親舊歌舞之今歲大病使令輩散遣蕭然偶伯信仲威攜子侄相過喜成四韻
上元甲子此攻堅,卜筑安居正十年。
登堞遙觀燈奪晝,歸家卻賞月流天。
丹臺旋葺新爐灶,絳帳都拋舊管弦。
賴有故人將驥子,功名不斷復青氈。
上元甲子此攻堅,卜筑安居正十年。
登堞遙觀燈奪晝,歸家卻賞月流天。
丹臺旋葺新爐灶,絳帳都拋舊管弦。
賴有故人將驥子,功名不斷復青氈。
上元甲子年我在此刻苦攻讀,選定住處安居正好十年。登上城墻遠望燈火比白晝還亮,回到家中欣賞月光流淌在天空。剛剛修整好煉丹的新爐灶,早已拋開了講學的舊管弦。幸虧有老朋友帶著賢能子弟前來,功名傳承不斷就像那青氈。
上元甲子:古代紀年法,這里指特定的年份。
攻堅:指刻苦鉆研學問。
卜筑:擇地建筑住宅。
堞:城墻。
丹臺:傳說中神仙的居所,這里可能指作者煉丹的地方。
絳帳:指講學的地方。
驥子:比喻賢能的子弟。
青氈:象征世代相傳的家業或功名。
從詩題可知,作者在紹興甲子年赴試此地并卜居,到寫這首詩時已過十年,期間三歷秋舉。今年作者大病,身邊使令輩都已遣散,生活蕭然。恰逢伯信仲威攜子侄來訪,作者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回顧自己十年的生活經歷,表達對過去的放下和對未來功名傳承的期望。其特點是語言平實,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生活和心態。
興慶宮中夢上皇。梨園子弟最堪傷。天留武媚千年后,解把禪房作御床。無限事,九回腸。長安酒肆舊猖狂。雙槐不肯干霄上,怕向原頭看夕陽。
梁王昔全盛,賓客復多才。悠悠一千年,陳跡唯高臺。寂寞向秋草,悲風千里來。
宴處行窩縮似蝸,推移蝸角叩南華。調停蠻觸將蝴蝶,盡與華胥做一家。
嫩梗泥封不怕寒,移來新傍石闌干。丹葩綠葉關心待,翠幕金尊著意看。
良游思已愜,勝地喜仍踐。筍輿穿竹行,云路盤空轉。蓮峰見崒嵂,天池睹清淺。石奇斜匝林,徑古曲藏蘚。躊躕日已晏,沾灑露猶泫。回駕諒難淹,逸趣嘆莫展。理亂良未形,得喪竟誰辨。寄言同懷客,且茲息疲蹇。
書生慷慨欲論兵,勝算獨操我自贏。強弱已分方急發,堅瑕未審莫輕征。到來馬嘯風云會,此去車攻七十城。帳殿論功先策士,主君信賞報升平。
微紅暈雙臉,渾黛寫新愁。好似霓裳仙侶,曾向月中游。憶得影娥池上,金粟盈盈滿樹,風露九天秋。折取一枝去,簪向玉人頭。夜如年,天似水,月如鉤。只恐芳時暗換,脈脈背人流。莫唱竹西古調,喚醒三生杜牧,遺夢繞揚州。醉跨青鸞去,雙闕對瓊樓。
平羌江水綠不流,兩岸人家稻滿疇。最是關心今夜月,也應一樣半輪秋。
梨花飛雪滿春山,錯認寒梅露玉顏。幾日登山尋樂境,香風滿袖放船還。
此生真與世相忘,投老生涯寄上方。洗足關門枕書睡,連山松檜雨浪浪。
望窮東北思迢迢,老鶴孤云不可招。二十年前醉泉石,九重天上自簫韶。扶持元氣文章筆,掃蕩塵寰花月妖。有個老生東海上,高橫青眼看扶搖。
自有嬌紅間蒼葉,不隨凡卉待春回。
孤城請援待王師,保障真成累卵危。作厲誓將擒賊去,分羹何惜愛姬為?忠臣盡命以報主,信史大書無異辭。三十六人同日死,獨呼南八作男兒。
康阜如蓬島,欲尋風引歸。煙藤猿嘯月,云碓水鳴機。剩結餐霞侶,深隨杖錫飛。謝公行樂處,山翠撲人衣。
驛騎傳新報,除書出尚方。嶺南移節近,薊北望京長。蜃氣浮城櫓,霜花拂劍铓。閫嚴施畫戟,權重握銀章。寇壘逃官責,軍功冒戰場。豈能窮窟穴,徒爾費芻糧。買犢終銷盜,留田足破羌。從來邊徼地,籌略在兵防。